【記者呂品潔、余冠蓁、謝雅筑/高雄市報導】田曉雯小時候因醫療疏失導致右手功能受限,後來為了復健而開始打桌球。加入桌球社團後,她逐漸克服了手臂上平衡不足的限制。儘管在訓練中,曾與其他正常的同學比較之下有落後,而感到壓力和自我懷疑,但在周圍人的支持和她自己的堅持努力下,她最終克服了困難。田曉雯成功拿到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門票,贏得了單打第十級的銅牌,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痕跡。
↑桌球國手田曉雯正在練習。攝影/謝雅筑
出生於屏東縣小琉球的桌球選手田曉雯,現就讀於國立高雄大學,因醫療疏失造成右手神經萎縮,無法舉高及翻正,再加上原先內向的個性,因此媽媽決定讓她參加桌球社,既可以復健,又能夠多與人互動。在家人的鼓勵下,國小二年級時加入了學校的桌球社,從此開啟了她的桌球生涯,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堅持,她不僅參與了大大小小的比賽,更在2020年東京帕運奪下了銅牌。
先天不足 後天努力
田曉雯剛開始學習桌球的原因是為了復健和接觸其他人,隨著時間的累積而她慢慢感受到了對於桌球的喜愛,但到了後來由於右手的原因,導致手臂的平衡不好,加上反手打法會因為另一隻手的重心不穩而揮拍不順,她的桌球技術難以突破,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比其他人要困難許多。
由於她參加的桌球社是第一次接收身心障礙的學生來學習,剛開始並沒有一套適合她的教學方式,因此田曉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的尋找出最適合她的學習方式,不強求跟其他人的進度必須一樣,只求慢慢的鞏固基礎能力,用屬於她自己的學習速度訓練,努力透過體能上的訓練來彌補先天不足,每天練習基礎發球和反手拍的次數比起他人要多很多,盡可能的做到跟其他人一樣好,甚至更好。
↑田曉雯控制右手平衡,練習發球的畫面。攝影/謝雅筑
戰勝放棄的念頭
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並非一路順遂,也會有想放棄的時候,。田曉雯曾在高中階段萌生放棄的念頭,那時的她認為球技及成績沒有出色的表現及成長,再加上競爭對手是一般人,儘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仍然跟不上他們的步伐,這給她帶來不少的壓力。這些困境讓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打桌球,對未來感到迷茫,甚至開始想逃避桌球。
因為壓力的緣故,田曉雯決定到新環境,轉換自己的心態並嘗試找回打球的初衷,所以決定轉學。轉學後她進入了瑞芳高工,迎來嶄新的開始,新環境的競爭力減輕了不少,教練的要求也沒有那麼苛刻,減輕了不少壓力。她開始學會為自己設定目標,不論是要求自己要在比賽上取得成績,或是每天達成自訂的訓練進度,田曉雯都盡可能的實現目標,甚至主動積極地進行訓練,成績也漸漸有了起色,重新找回了對桌球的熱情及打球的初心,並決定堅定走下去。
不一樣的眼光也能成為動力
從小因為身心障礙的關係,她曾經受到同儕的異樣眼光及不友善的言行舉止,讓她感到不舒服。起初,她會在意大家的眼光,但隨著年紀的增長,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有所改變,她開始以正向樂觀的心態看待自己的缺陷,開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這麼在意他人的眼光。她也意識到自己的行動不便算是輕微的,不需要依靠他人生活,生活能夠自律,什麼事都能夠自己來。
因為身體的不便,開啟了她人生的另一扇門,這扇門充滿了挑戰,雖然過程艱辛,但她積極的心態足以支撐她克服重重困難,也在生活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價值。
不僅僅是夢想 更多的是感謝
經過多年的努力不懈及堅毅的精神,田曉雯的努力開始被看見,為自己爭取到了2020東京帕運的門票,備戰的過程中加入了運動科學訓練計畫,著重在專項、體能、健康營養和心理層面的訓練和培養,但她仍然熬過了,甚至在桌球項目拿下了女單銅牌,同時也是當時中華隊的第一面獎牌。
帕運是每個身障運動員都希望能夠登上的世界殿堂,有了先前東京帕運的經驗,田曉雯體驗到了帕運的強度遠高於一般比賽,不僅是實力,也需要更多的精神、專注及體力,她將目光著重在現階段,以取得巴黎帕運的門票作為目標,積極進行訓練、加強自己的不足,希望自己能夠有更進一步的突破。
作為選手,是一段艱辛的旅程,但田曉雯心存感恩,認為不僅僅是靠她一人的努力就能走過的,一路以來,受到教練的培訓指導、民間企業的贊助讓她能夠安心的打球,體育署和帕運總會提供運動員們更好的訓練環境,以及政府及民間協會對於身障運動比賽的日益重視,讓身障運動的發展有越來越好的趨勢。
採訪側記:
田曉雯並沒有因為身體的缺陷,對於生活有所埋怨,一路走來雖然很辛苦,付出的心力遠比一般人多,但她仍然堅持下去,很努力的在追逐自己的夢想及實現目標,她面對生活的正面態度、不放棄的精神和對於未來的憧憬值得我們學習,也讓我們很敬佩。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