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折翼仍可高飛

2011/01/11 15:49
1,96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在台東部落之間行走,常會有好奇的孩子從路旁冒出來,以靈動羞澀的大眼探尋來意。

「好可愛的孩子!」我讚著他們那份來自山林的純真與朝氣。

身旁帶路探訪的牧師卻搖搖頭,媚媚道出孩子背後的辛酸成長路:

家庭破碎、親人酗酒、、家暴、貧窮、孤單、學習意願低落

他們的生命似乎脫離不了這些不幸。

‧2007年東光計畫系列報導之三

‧ 文/蘇茜

‧資料來源:新希望基金會2007年「豐收時刻」年度報告

辛酸成長路

小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十六歲的她利用課餘時間在教會打工已經一年多,除了送餐,也幫忙整理營地房務,辛苦賺來的幾干元,勉強可供她和三個弟妹的溫飽。

用幾干元打發嗷嗷待哺的四張嘴,著實令人難以想像。無奈的是,小玲的母親長期酗酒,在她難得清醒時,雖然會外出打零工,工資到手後卻去買醉。她不僅對孩子的生活需用不聞不問,還經常算準小玲發薪日,把女兒的薪水搜括一空。

早熟乖巧的小玲仍一放學就去教會打工,吃過晚餐後,就一邊做自己的功課,一邊盯著國小的小朋友寫作業。牧師驕傲的秀出她的成績單:「你看,幾乎每一科都是八十幾分!你能想像她國小的時侯沒有任何一科及格過嗎?」

身兼數職的牧師

在這個山區,牧師和教會就像守護村莊的燈塔,提供孩子溫暖和方向。

每天傍晚,牧師開著福音車,來回附近村落好幾趟,接小朋友到教會吃飯。

用餐完畢,九十幾個國小到高中的孩子就留在教會參加課輔,由牧師、師母親自督促,做完功課以後再由牧師一個個送回家。附近的小學裡的老師,看到教會這份用心,乾脆叫全班小朋友下課之後通通去教會寫功課,而且規定:只要聯絡簿給牧師簽過名就算數。

這裡的牧師、師母就像整個村子裡孩子們的父母一樣,不僅管飲食、管學業,也管人格發展。不久前,牧師發起「部落公約」,說服網咖老闆同意,在學校考試前,不讓小朋友進網咖浪費時間。

他也到卡拉OK裡面,把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父母找出來攤牌。有時,面對酒氣沖天、準備拿傢伙砍人的蹺家少年,他還得沉住氣好言相勸。

照片

神的託付

在長期沒有薪水、同工寥寥可數的情況下,牧師是怎麼撐過來的?

「因為愛這些孩子的神,把他們託付給我。」牧師說,雖然曾經有過沮喪挫折,但神給他的使命明確,而且還有像新希望基金會東光計畫這樣的及時雨,讓他看到神的預備與供應。

「東光計畫輔助孩子的學費、月票、鞋子、晚餐和課補,正好都是他們需要,這些都和教育有關,而教育是他們翻身的關鍵。」

牧師指出:「更重要的是,他們感受到有人在乎他們,這種長期而穩定的關心,讓孩子對自己和未來開始有了期待。」

走在部落的碎石路上,牧師一再表達對基金會執行東光計畫的真摯謝意。

其實,看到教會裡一個個被他從火堆裡拉出來的孩子,我想應該是我們要謝謝他,讓我們在有機會支持他,擴大這項搶救靈魂的行動。

我深信,只要東光計畫持續落實,台東原住民下一代將不再令人唏噓,而是映照出神愛的榮耀!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