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影像記憶的再生與守護-提升公民記者報導深度與視野

2024/11/07 01:12
6,257次瀏覽 ・ 4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3
檢舉

在臺灣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媒體中心,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影音搶救工作正悄然進行。

照片

這裡保存並修復著珍貴的台灣影音文化遺產,記錄了時代變遷與社會脈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台灣第一部自製35毫米台語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

照片

這部歌仔戲電影於民國44年拍攝,民國45年在台北上映,引發轟動,開啟了台語電影的黃金時代,影響力延續至民國70年。

照片

中心工作人員以細膩的技術和深厚的使命感,進行從物理修復到數位掃描與逐格修復的繁複作業,確保這些文化瑰寶能夠重見天日。

他們深入偏鄉巡迴放映,讓更多人感受臺灣文化的深厚底蘊。

影像的修復,不只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情感與歷史的守護。曾經的記憶,如同大新戲院殘存的影像,承載著時代故事,等待被後人銘記與延續。

照片

公民記者在臺南藝術大學互相學習,記錄在地文化,深刻體會每一幀影像的珍貴,並學習將影像作為強有力的敘事工具。

照片

曾吉賢所長:我真心希望各位開始發展你們的主題,去一個地方紮根,長則五年短則兩年一年的記錄,各位再想一想看什麼東西即將消失,什麼東西即將被改變,我們一起來思考,然後培養出更多的,真正的影像記錄工作者。

公民記者 蜜蜂嗡嗡 在臺南藝術大學的報導

臺南市官田鄉區大崎66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