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社會倒數 共迎未來挑戰與社會責任 活力銀髮族計畫強調陪伴與延緩失能
華岡融媒體記者/洪羿晨、吳豫菲聯合報導
隨著台灣逐漸步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的統計,2025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的20%以上,進一步轉變成為「超高齡社會」。面對這一項挑戰,長期照護議題與政策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對此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助理教授周宇翔說:「目前主要依靠稅收來支應長照開銷,但未來長照需求的增長,恐使稅收不足以應付」。
▲文化大學曉峰學苑舉辦「活力引髮族延緩失能陪伴計畫」。攝|吳豫菲
高齡社會帶來人口結構的改變,針對長期照護服務的現況與未來挑戰,周宇翔提到,目前台灣的長照服務分為居家、社區與機構三大類型,並進一步指出「長照的需求應依照長者健康狀態而異」,普遍的社區及機構式長照服務對象較針對健康及亞健康的長者,中重度失能的長者則需更密集、專業的照護服務。
在針對健康、亞健康族群的長者照護時,應重視的是人文關懷,關照長輩的日常需求以及透過活動設計來提升長者的肢體、腦部協調能力,來延緩年齡增長帶來的失能問題。對此,周宇翔建議,可以推動相關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計畫,規劃課程帶動長者做體操、設計手工藝品,或是教導長者使用3C等。
然而,為了延緩長者失能與增進陪伴,文化大學曉峰學苑成員,訂定了「活力引髮族延緩失能陪伴計畫」。以肢體訓練和認知思考等活動種類,訓練長者思考與眼手等精細動作,而活動設定的理念則是朝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中的17項目標進行發想,其中曉峰學苑成員,心輔系同學蔡喬綺表示,團隊過去曾舉辦多場結合SDGs理念的活動,其中也包含第十項「減少不平等」的目標,以感恩畫作為主題,目的在於讓長者繪畫出,使他們感恩的人事物,藉此提升幸福感,給予認可與鼓勵,降低對自己的不信任感。
此次以「流沙畫」為活動主題,吸引了許多長者參與,讓長者使用彩色沙畫進行創作,透過手眼協調和創意思考,不僅訓練手部精細動作,還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其中陽明公寓長者黃珠表示,她每次都會參加公寓舉辦的活動,認為這些活動不僅能填補空閒時間,也能幫助身心靈健康,並促進社交能力。另外在活動過程中,參與的長者不僅能夠透過藝術美感進行交流,更能在創作過程中分享彼此的設計理念,以培養互動模式和自尊心,和訓練手部精細動作,以延緩手部肌肉萎縮。
▲以手工藝等活動訓練長者手部精細動作。攝|吳豫菲
因此透過設計多元活動,該計畫致力於延緩長者的生理及認知退化,並增進心理健康。活動鼓勵長者走出家門,親近大自然,培養健康的心理狀態,並提升對生活的正向思考。蔡喬綺表示,在每次活動中,適時回應長者的需求與情緒,能有效鼓勵他們跨出舒適圈,嘗試新事物,進一步提升自信。
最後,心輔系同學蔡喬綺和連詠卉強調,舉辦「活力引髮族延緩失能陪伴計畫」的初衷,是讓長者在情緒上感到滿足,並藉由活動過程中的互動,達到身心靈的療癒效果。通過藝術創作、認知訓練等多元活動,長者得以活用自身能力,進一步促進大腦和身體機能的維持與發展。
除了讓長者能延緩失能,目前勞動和稅收的問題也至關重要,周宇翔提及,在勞動市場上,外籍移工的人力尤其重要,不論是居家或機構約聘,皆為台灣長照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在推動長照十年計劃2.0的期望績效指標中,並未將外籍人力的納入規範進行計畫考量,周宇翔建議,未來可將外籍和本國的人力做一個妥善的整合,使受照護者和勞力提供者都能獲得保障。
對於稅收的部分周宇翔說:「目前主要依靠政府稅收來支應長照開銷,但未來的長照需求增長,恐使稅收不足以應付」,建議持續探討保險制的可行性,例如仿效健保走全民納保制度,或是指定特定年齡及對象進行納保,期望透過此舉實現財務永續性。同時民眾和政府也需考量若增設長期照護保險,可能使民眾的保費負擔增加而引發社會的反彈,因此長期照護的財源應維持稅收、或是改設保險制,仍需要社會一同討論。
另外在科技發展中,可應用在長照方面的功能與設備也越來越多元,例如智能監視系統與陪伴型機器人,能提升照護的安全性,防範突發狀況。對此心輔系連詠卉同學表示,獨居老人面臨火災等突發事件時,往往無法及時獲得救助;而隨著生理機能退化,長者在交通事故中的風險也大幅增加。因此,周宇翔提醒到,若需使用智能監視系統其科技的高成本、隱私權爭議和使用者接受度問題,需要不斷審視,應在實際應用前審慎評估。
為了應對高齡社會帶來的生活方式變革與各項挑戰,總結台灣長照應該以建立永續財源、提升照護工作價值,以及重視科技與陪伴照護等方向為目標繼續努力,以達成社會責任,完善台灣長照服務體系。而台灣長照服務的完善,不僅需要強大的資源與妥善的政策輔佐,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關懷,方能因應未來日益嚴峻的高齡化挑戰。
▲「健康-亞健康-疾病」的健康狀況進程與適用機構示意圖。製圖|洪羿晨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