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好文】臺灣土地徵收浮濫,問題一籮筐!請聽政大地政系徐世榮教授的精闢分析~

2011/03/01 19:27
3,331次瀏覽 ・ 2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收到伙伴信函知道令人尊敬的朱淑娟記者又有新作,特轉貼如後:


Dear all,
儘管行政院只當個案處理,但去年沸沸揚揚的大埔事件與相思寮事件並非個案,而是臺灣土地徵收問題的真實寫照之一。來自農村、總以行動和論述走在土地關懷最前線的徐世榮老師特別以土地正義為題,帶來一場精闢深刻的演講。演講內容由朱淑娟記者寫成兩篇報導,相信看完之後,您將可以對以工業區和都市計畫為名、如雨後春筍一般氾濫的土地徵收事件,有更深入的瞭解。推薦給大家:)
慧玲敬上

剝奪基本人權的土地徵收 (2-1) 

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11/02/2-1_19.html

沒有土地正義 沒有政治民主 (2-2)

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11/02/3-2.html

 

部分摘要

剝削式的土地徵收

土地徵收爭議遍地開花,其中問題很類似,都是出在土地徵收制度的設計。政府往往掌握土地徵收名義的詮釋權、以及程序的主導權,人民非但沒有拒絕的權利,而且在徵收過程中,也飽受不被尊重、被剝削的痛苦。

徐世榮強調,土地是人民的財產權,政府只能因公共利益需要不得已時、而且在與人民充分溝通、也同意給予合理補償下,才能動用土地徵收。但近年來地方政府的徵地卻是別有目的,而為了滿足這個目的,已到了浮濫徵收地步。

徐世榮提到,台灣土地徵收起源於民國38年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等政策,民國49年政府提出「獎勵投資條例」,接著變更成「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產業創新條例」,政府提供租稅減免、土地以爭取企業投資。

威權時代人民不敢反對,於是政府把徵收民地變工業用地這件事視為當然,公務人員這樣做也不覺得有錯,導致土地徵收不斷且政府從無檢討。

土地浮濫徵收變本加厲

徐世榮表示,民國76年停徵田賦後,農地對財政沒有幫助,如轉變成工業區或都市用地,就可以課到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契稅等四大稅目。近年來地方政府財政困難,於是想到用變更土地的方式來擴充財源,甚至已過度都市計畫,官方數字統計已超過台灣所有人口700多萬。

而土地也是地方派系、建商主要的利基所在,曾有學者調查,地方議員超過五成都與砂石、建築業有關。徐世榮觀察,土地不同於一般商品,而是經濟商品、政治商品,因為只要變更地目,市場價值就完全不同。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