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幸茹/台北報導】獲得二○○九年華文部落格年度大獎的「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的作者胡慕情,現職公共電視台記者,時常透過部落格來針砭時事。原本只是為了癒療情傷而開始的部落格,現在已成為許多關心環保、人權和社運人士關注的網站。
高中時期就開始參加社會運動,加上從小喜歡養貓狗等小動物,在高中及大學時期就在動物保護協會擔任義工,因此更是對於環保議題有更深一層的看法。胡慕情透露,
在大學時期就已經有從事新聞工作的憧憬,但是礙於個性,因此便打消念頭。「我的個性比較有稜有角,所以我覺得我並不適合從事需要為人圓融的採訪工作」,在畢業後,胡慕情進入電視台擔任執行製作,但只擔任行政部份的工作並未滿足他的野心,三個月後,因為教授的推薦,胡慕情轉換跑道,到了台灣立報,一待就是四年多的時間。
「一開始部落格的成立只是因為情傷而用來個人的情緒抒發,一直到樂生事件,捷運機場線施工,為爭取樂生療養院民的權益,引發了工程與古蹟保存的爭議,才發覺部落格也是一個傳遞訊息以及串連的利器」,一開始只是純粹轉貼新聞以及延伸新聞的平台,現在,部落格已經不再只有抒發個人情感的功能,胡慕情也將採訪所獲得的資訊放在網路供人閱覽。經由時間的累積及經營,現在連環保署官員也會上網閱覽,並且影響政策,也讓許多人到此了解重大環評過程的真相。
「大學時期不是主修新聞,是進報社之後對新聞才開始有系統性的認知。」胡慕情喜歡採訪人權、環保等硬性題材,她表示:「空談人權很虛無,要有更實際的採訪。弱勢團體的生存權就如同我的阿公阿嬤的生存權,我不認為這是硬,而是與我們的生活週遭的人有更切身的關係。」
她認為,一位好記者一定要有三個特質,「好奇心、同理心以及忍受挫折的能力」。秉持對於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同理心,胡慕情也喜歡走到偏鄉地區去採訪一些主流媒體鮮少關切的議題。例如在八八風災過後,胡慕情也深入原住民鄉鎮,實地觀察災區的重建。在採訪八八水災時,巧遇一名受災戶蔡高利。
因為八八水災使得他家破人亡,蔡高利八十八歲的父親在八八風災後,因驚嚇過度入院,不久後就過世了。在那之前,他的哥哥也在約兩個月前過世。蔡高利有小孩子兩個,加未婚妻,卻因還沒結婚不能算戶籍。於是一家四口只能入住十四坪的房子,在慈濟大愛屋交屋的前一天,蔡高利去看房子,鷹架還在外頭,連磁磚都沒貼,透過胡慕情的幫助蔡高利換到了二十八坪的房子,也不用擔心跟妻子孩子分開了。
「莫拉克風災不單只是天然災害,更涉及了人為因素,應該探討結構性的問題,例如國家政策和建設問題,而不是以一般風災的新聞處理」,帶著生氣與難過,胡慕情說:「如果我不能進入災區實地採訪,我又怎能稱為記者。」因此她利用了在當記者時所建立的人脈,在立報無法給予那麼多資源的情況下,一人獨自搭著高鐵,走入災區實地探查當地的生活情況。
夾雜在主流媒體與部落客之間,胡慕情認為這兩者「有加乘效果」,他坦言,擔任一個獨立媒體或記者是有困難度的,因為獨立媒體像是部落客沒有記者身分,就難以得到受訪資料,更別說信任度。「以前在立報工作時,因為立報知名度不高,受訪者不大願意提供資料,但在公視工作就方便許多」,她認為,在主流媒體工作不但可以增加受眾的信任度,對於取得資訊的管道也方便許多,也減少了受訪者的防備,「差異最多的是以前在立報工作,因為知名度不高,縱使用心寫了半天,也沒多少人看到,而在主流媒體工作最大的助益就是方便了許多資訊的傳遞」。
不要強調太多對於未來的目標,胡慕情表示希望能讓更多大眾看到她寫的文章,揭露更多事實,不單單只是部落格抒發,她認為有許多對於環保、勞工、人權等議題關心的大眾並不會使用電腦,因為仍有許多關心社會議題的老年人,由於不會使用電腦或網路,因此無法獲得部落格上透露的資訊,對於網路新聞的檢索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未來希望透過電視新聞的方式去呈現,讓更多大眾去了解這塊屬於我們的土地。
延伸閱讀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石墨工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