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大學是職訓中心或知識殿堂 學生成夾心餅乾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李耘 李祐成 郭彥瑋】

   台灣大學高等人文社會研究院院長黃俊傑日前針對現今大學教育與就業的密切關係,提出「大學成為職訓中心」的言論,指出現今國內大學教育偏離高等教育。然而,政府與大學校方鼓勵學生培養專業以與企業接軌,已成趨勢,教育部八日首度舉辦「大專畢業生服務計畫創業團隊媒合會」,由大專院校畢業生組成創業團隊向企業主行銷自己,爭取創業資金,鼓勵學生儘早投入職場;此外,政治大學本月也開辦為期一個月的徵才月,提供學生提早與企業媒合的機會,政大職業生涯發展中心主任鄭鴻章說:應屆畢業生,五六月就要離開學校出去就業,我們辦這個就是要協助他們在踏出校園之前就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展現校方希望學生爭取企業青睞的主張。

 

   除了官方與學校,民間求職網站如104人力銀行、平面媒體如Cheers快樂工作人等雜誌也年年推出「企業最愛哪些大學生」、「企業最愛大學調查結果」等調查報告。在此趨勢下,大學各學院與科系間的比較日益明顯,政大商學院教授張愛華說:「政大商學院在國內歷史算是最悠久,我們努力保持這個金字招牌,吸收更優秀同學。」然而,部分定位不明顯的傳統科系如哲學系、歷史系與民族系卻等成為冷門,政大哲學系主任汪文聖說:「大學生學哲學,很難掛到一個比較專門的、很實際上的工作領域,換句話說就是他好像畢業出來什麼都不是」。        

    而學生本身對科系與就業的看法也相當實際,政大民族系應屆畢業生胡詩怡認為,企業需求才是求職關鍵,「因為企業本身也是也賺錢為主,那所以你如果是一張白紙進去的話,或許他們在重新培訓上有一定的不便。」至於科系對就業的影響,前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兼發言人吳睿穎表示,企業主看的是實力,「一般來說能學以致用最好,不管你是什麼科系,但學歷沒有比實力重要」。

針對大學教育與就業的關連,黃俊傑說:「大學教育比較低層次的就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要在資本主義分工裡面找到一個優勢的位置,以至於今天大學作為職業訓練中心的色彩越來越重。」黃俊傑指出,大學高一層的意義是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但現今大學確實比較重視尋求職業的教育。

    同樣主張大學需要真正的高等教育,政大書院三年前成立後,推動「全人教育」,強調通識教育的重要,書院客座教授季淳表示:「我們可以降低一些必修的學分要求,職業訓練降低,來配合安身立命修身養性的訓練。」季淳也認為,大學開辦校園徵才對學生應有良好影響,學生藉此開闊視野,不只是著重專業訓練,更應該培養包括溝通、管理、團隊合作等能力「他們來徵才一定會讓學生感受到,他們不只是要專業訓練的學生,他需要能發揮個人長處做未來主管的能力。」

    學者認為大學成為職業訓練中心,偏重學生專業能力大過於高等教育的全人教育理念,然而包含張愛華與季淳等教授同時也表示,兩者並非相斥,而是需要調整,黃俊傑強調,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是可以並存的,只要調整得宜,學生就能在大學中獲得真正的高等教育。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10.11

政大之聲新聞部

加入時間: 2007.10.11
297則報導
230則影音
2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疫情加劇跨世代網路落差 共學助長者適應數位化

2022-07-24
瀏覽:
4,377
推:
0
回應:
0

狗醫生走入裕民圖書館 疫情下成為孩童學伴

2022-07-24
瀏覽:
2,881
推:
0
回應:
0

北市試辦鞦韆計時器 正反意見不同引爭議

2022-07-24
瀏覽:
2,550
推:
0
回應:
0

花木市場重新招商 花商發起連署捍衛經營權

2022-07-24
瀏覽:
4,244
推:
0
回應:
0

疫情下的溫暖守護 台灣人道救援創造生命奇蹟

2021-02-21
瀏覽:
1,901
推:
18
回應:
0

午夜動保食堂開張 期盼打造人貓共生的社區

2021-02-21
瀏覽:
2,051
推:
0
回應:
0

WAWA空地樂園計畫 創造都原孩童公共遊戲空間

2021-02-21
瀏覽:
1,779
推:
17
回應:
0

1111書店一日歇業 促銷下的微小聲音

2021-02-21
瀏覽:
1,820
推:
0
回應:
0

身障兒童棒球賽開打 Buddy默默守護成為球員支柱

2021-02-21
瀏覽:
1,790
推:
0
回應:
0

【專題報導】大學是職訓中心或知識殿堂 學生成夾心餅乾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516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516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