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專題報導】大學生媽媽兼顧學業和家庭 校內婚育環境仍待規劃

2011/04/12 00:45
3,276次瀏覽 ・ 0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科寰、劉哲均、黃家儀、伍先恩】

今年二月中研院因應國內少子化問題,提出第四本「人口政策建議書」,研究團隊認為,其中一部分原因來自女性高等教育比例提升,伴隨初婚年齡拉高的關係。

 

然而,在大學裡仍有一些適婚年齡女性勇於打破社會框架,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時身兼母親的角色。屏東科技大學音樂系四年級學生李欣倪因和男友感情穩定,在大三那年意外懷孕,進入婚育生活。李欣倪在得知懷有身孕之後便辦理休學,專心完成婚禮及生產。但樂觀的她決定繼續要完成學業,她說:「她那時候是讀到大三然後休學一年,然後她是想說一定要把大四,至少大學學業一定要完成。」李欣倪的先生目前正在服兵役,為了孝順公婆,李欣倪堅持課餘時候小孩一定自己帶,但由於家住台南,為了兼顧學校課業只好開車往來屏東與台南之間,她說:「平常如果是開車上下學的話,一來一往就去了三個小時,那回家的話也是要陪小朋友,不可能說一直丟給公婆照顧。」她也表示,當媽媽前後最大的改變便是生活型態,她坦言:「像她現在唸書的話都要等到小朋友睡覺之後她才可以唸,其實還可以,不至於會讓她成績掉很多,但是心思放的比較少是真的。」儘管一邊養育小孩一邊兼顧課業相當辛苦,經濟負擔也增加許多,她依然認為:「因為她也不能一直覺得說很辛苦,自己會一直情緒不好,所以就是要看開一點。」她也表示,因為不了解學校相關消息而未曾向學校請求協助。屏科大生輔組組長李鳳雲對此回應,學校僅提供請假及課業輔導方面的行政資源,但校園內婚育環境無法保障大學生媽媽和小孩的人身安全及照顧,他說明:「因為他還沒有接觸過,就比較不知道說學校目前做法和未來走向。」

  大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懷孕,並不算在就業人口當中,因此無法領取政府津貼,使得大學時期就懷孕的學生對少子化現象有所貢獻,卻沒有相對的補助。政大社工所教授呂寶靜建議將兒童照顧成本社會化讓年輕媽媽不會擔心經濟負擔。呂寶靜更解釋,在台灣未婚生子女性經常被汙名化,大學生媽媽很容易被投以異樣眼光看待,因此應該從基本原則做起,改變教育體制,甚至縮短大學教育年限;若能打破固定模式,使大學生媽媽或婚育後再度就學的情形成為普遍狀況,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另外,中研院人口政策建議書中,也初步建構婚育宿舍概念,目的是為了提升校園生育環境品質,降低大學生媽媽的負擔。對此,李鳳雲表示,目前沒有執行針對大學生媽媽的校園環境改善,:「長期規畫什麼媽媽宿舍這些趨勢和方向目前都沒有一個成熟的想法。」政大住宿輔導組組長陳永安也回應sound-bite:「有關婚育宿舍想必空間更大,會壓縮到宿舍的床位,所以他們目前來講並沒有做硬體設備相關規劃或相關法規。」他更強調,住宿生活屬於團體空間,婚育宿舍方面,除非有真實案例確實有此需求才會做相關規劃。

  可見目前改善大學校園婚育環境仍有很大空間,台灣大學學生會會長陳乙棋對此提出看法,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學校本身也要宣導正確觀念,讓大學生媽媽得以被妥善尊重。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VL (未驗證) ・ 2012/07/23 11:33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VL (未驗證) ・ 2012/07/23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