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台灣流行音樂典藏家 石計生用音樂看文化
【記者/李祐成、郭彥瑋、李耘】
你聽過這首歌嗎?這是戰後初期台語紅歌星紀露霞在民國四十三年發表的成名曲〈黃昏嶺〉。有許多五六零年代的台灣流行音樂,曾經紅極一時,如今卻逐漸被遺忘,甚至已經沒有人聽過。有一個人,試圖找回這樣的聲音,拼湊起台灣音樂失落的年代,他堅持台灣這塊土地的聲音,一定要被留住並流傳下去,他是石計生。
透過實地田野調查和地理資訊系統整合,並將研究心得集結成冊,石計生長期致力於保存台灣音樂文化。雖然台灣早年,政府查禁許多具有憂患意識的歌曲,但這些音樂沒有消逝,反而以歌舞廳或地下電台等各種不同管道流傳,因而給了石計生遇見台灣音樂的機會,:「偶然聽到這樣的歌在地下電台是一種震撼一種莫名的力量,我就會想說這麼好的歌我怎麼會不知道,所以是很強烈的動機會讓我去研究。」石計生五年前向國科會提出研究計畫,以GIS地理資訊系統結合地方音樂,製作台灣音樂的文化地圖,他認為許多寺廟或教堂中地方色彩濃厚的音樂,都有時代脈絡而比抽象的研究更具價值;同樣也廣泛蒐集世界各地歌謠的大大樹音樂主人鐘適芳說「一個文化的傳承會受到很多干擾,在不同的時代裡,這麼古老的東西可以一直被流傳下來。」
然而,因為注重實地訪查,蒐集台灣音樂板塊的路程倍加艱辛, :「做田野的時候最難的是找到這個人,可能都九十百多歲,可能你碰到他也不一定會講。」此外,儘管現今音樂資源豐富,保存也容易,石計生卻認為,年輕人因為數位化科技,反而忘了地方和自己的那份情感,:「這些東西不是不存在,只是我們沒有注意他,所以有更多音樂流行和地方的關連被發覺之後,我覺得台灣年輕人能夠更加認識我們的土地。」
為了加深年輕人與本土音樂文化的連結,石計生在大學開課,這學期也首次在政治大學開設「台灣流行音樂數位典藏地圖」課程,指導學生將台灣音樂結合田野調查,讓失落年代的歌曲重新被找回,跟隨石計生從事研究多年的學生紀建良說:「他上課的方式比較自由,不會限制你的想像力,強調你應該對自己研究的東西有想像的能力。」鐘適芳也回應,台灣音樂現今逐漸以不同的面貌呈現,:「這些年台灣很多創作者也一直在創作中加入民謠或傳統音樂的元素,使這樣的傳統再生以後有機會被聽到、被喜歡、被認識。」
石計生說,五六零年代的歌曲給我們的啟示是熱情,:「大家對音樂都是有熱情的,如何讓熱情能夠延續就是更大的課題。」他也提醒年輕人,台灣音樂的在地性始終存在,只是人們沒有發現。石計生熱愛台灣音樂的精神,讓我們能夠看見這份情感,並能以音樂傳遞更多對土地的熱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