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夥伴向前行】
來到嘉南平原,映入眼簾的,是一覽無遺的農田風光。在這裡,有一群平均年齡三十多歲的年輕農夫,因為不同的理由,選擇回到故鄉,從事有機農業,他們有個共同夢想,希望有朝一日,台灣這座島嶼,能變成美麗有機島…
我們的島節目
首播:2011-04-18(一) 22:00
重播:2011-04-23(六) 11:00
耳畔傳來陣陣雞鳴聲,小狗搖著尾巴,熱情地歡迎我們,在南台灣的溫暖陽光下,我們來到生意盎然的水菱有機農場,一群人的夢想起點。
種植有機菱角的李价斌,認為現代農夫必須獨自處理的事務太多,於是他和有企管背景的楊從貴,在2010年決定成立有機聯盟。楊從貴引進工廠管理的分工制度,將組織分成管理部、生產部和營銷部,聯盟成員彼此都是生產者,更能了解生產者的需求。
顏志儒是有機聯盟成員,大家都叫他「鐵牛」,帥氣的模樣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是農夫,他之前在知名科技大廠當工程師,三十歲以後決定轉業做農,現在他的工作對象可不像機器一樣乖乖聽話,但是他樂在其中。在有機聯盟中,「鐵牛」擔任的是生產者的角色,他的農場以生產葉菜類和玉米為主,讓產品多元化是他增加自己競爭力的策略。
同樣也是生產者的鄭勝聰,原本在北部做製版美工,回鄉種菜對他來說,就像跟大自然玩一場場的實驗遊戲。他採用自然農法,直接利用作物之間的趨避效果來減少蟲害。對他來說,從事有機農業,是回報土地的一種方法。
鄭勝聰的哥哥鄭慶凰也是聯盟成員之一,在學校念的是觀光,他把家裡的桑樹園轉型為休閒農場,在有機聯盟裡負責市場行銷。鄭慶凰認為,現代有機農民必須多和消費者接觸,才能獲得認同,也才有機會往下走,但往往這些活動,會占據許多務農時間,現在採取分工的方式,對彼此都有好處。
和一般的銷售平台一樣,有機聯盟也做宅配、電子商城等服務,不同的是隨著加盟的農場越來越多,生產計畫的擬定就更重要,否則大家一窩蜂的都種同一種,聯盟的選擇變少,自然也影響消費者的選購。
想要在有機市場中獲利,價格的訂定更是高深的學問,尤其當你賣的是生鮮食品,要在利潤和時間賽跑中拉扯。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系的莊孟憲老師,觀察有機聯盟的運作,思考這或許是台灣有機農民新出路。
有機聯盟經營了一年多來,楊從貴認為有機農民最大的問題,還是在通路,他呼籲政府,不能只是鼓勵大家來做有機農夫,要具體解決銷售問題,才是長久之計。
將近黃昏,水田裡的高蹺?優雅地覓食,美好的生態景致,讓人流連忘返,這些環境的營造者,就端看當地農夫。
走上有機農業這條路,前方風景看起來很美麗,吸引許多人前來追尋,如果少了有機農夫,台灣島變有機島的夢想,要怎麼走下去?有機農業看似蓬勃發展,卻還有很多的課題等待克服,只要有心一起攜手向前行,相信美麗有機島的夢想就會成真。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