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里民一起談談大林蒲
從繁榮的城鎮變悲情的城市
大林蒲居民出現在媒體只有抗議的畫面
我們來聽聽他們對社區與故鄉記憶
大林蒲的含義就是「大片樹林叢生的野地」,當移民砍林闢地墾乘良田時,邊際地的叢林,尚未被斧斤所及,殘存於農地之間,或其邊緣,由於林中樹木種類繁多,乃統稱「林」為地名;蒲當「埔」用,也即草木叢生的野地,最後終於成為其地名。其開基祖先係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隨延平郡王鄭成功驅荷,自福建漳州涉渡來台,由西海岸茄萣邊(今,鳳林國中附近)登陸,拓野屯墾,莊稼定居於此。當初樹林遮天,荊棘遍地,四周均被野林及草埔所遮蓋,故取地名為「大樹林」。
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鳳山知縣曹謹開闢水圳,於鳳鼻頭山麓,鑿建大型抽水機,抽水啟動時機聲「隆隆」,中林仔及追港仔一帶居民被迷信所祟,認定龍脈損害,朝夕不保,乃相繼遷入大樹林定居,旋去「埔」為「蒲」,易名為「大林蒲」。
大林蒲一地,地靈人傑,清季以「頂沖下蒲」聞名於鳳山縣區。「沖」指右沖;「蒲」指大林蒲,此兩地都以「飛脊厝」齊名。民房聽堂的屋脊一如廟宇左右齊飛,是科舉功名的標幟。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時代,「大林蒲部落」在嘉慶年間,共出兩位進士及一位秀才。第一位進士為吳鳳鳴,自達芳;第二位為陳媽得,富甲四方,在台南廳下擁有十三館,專負土地支出租與收租之責;另一位文人為秀才邱文等三人。
高雄港自民國五十九年,完成中島商業區,第二港口開闢工程,及興建第一、二貨櫃儲運中心後,港務局為因應快速成長的貨櫃運輸需要,又計劃開發第五、六貨櫃儲運中心。為了執行這項計劃,就必須喬遷漁村及漁港。紅毛港遷村問題,既成定勢,興建大林蒲漁港為高雄港分勞,,亦如弩已上矢。已興建大林蒲漁港而言,近期計劃採填海、築海埔新生地及利用大林蒲保護區用地,計劃五年內完成集體工程,使漁港設計可容九五○艘漁船,人口達二○○○○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