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青年要好野 青年搶救貧窮大作戰
【記者/李耘、郭彥瑋、李祐成】
「我們要關注青年貧窮的問題,從最基礎最大的貧窮問題著手。」東吳大學哲學系二年級的學生馬克斯說。他是主要由學生組成的組織「青年要好野」的成員,除了課業、社團和愛情,他和許多加入青年要好野的大學生,也關心與自己相關的貧窮議題。青年要好野三月底成立,成員們希望這個世代的學生青年能有機會脫離貧窮,他們懷抱相同理想,共同追求心目中的社會正義。
青年要好野的成員來自各方,包含大學生、研究生和劇場工作者,成員之一的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學生陳方隅提到,台灣的青年正面臨貧窮問題,現在許多大學生必須半工半讀或背負就學貸款,再加上社會人口老化、少子化等趨勢,導致未來稅賦加重,同時長期以來的高度經濟發展也造成M型社會、環境破壞等問題,青年要好野講求「世代正義」,認為每一個世代都該為自己的作為負責,上一代發展經濟的後果不該單單由新世代的青年承擔。
而談起貧窮,青年要好野的成員都有不同心得,元老成員施翊翔回憶,六年前,他就讀東吳大學哲學所時,跟隨指導教授陳洋華前往菲律賓參與人權調查,當地落後的生活環境,使他真實地感受貧窮,「工人給我們看他們的薪資,單日只有九披索,不到一美金,甚至沒有工作,對我們非常SHOCK,這事情讓我世界觀翻轉。」因此,施翊翔回國後,便開始投入改善貧窮的社會運動;另一位成員蕭翔鈞則有更切身的經驗,大學時期曾經半工半讀的他說:「我大學一開始的時候非常的窮,打了四份工,繳生活費房租之類的,我可以感受那種生存的處境。」雖然現在蕭翔鈞生活不再這麼辛苦,但他想透過青年要好野,幫助更多有生活困境的青年學子。
然而,滿懷著抱負的他們,卻由於各種原因,讓實現理想的路程走來顛簸,蕭翔鈞提到,由於美麗島事件就在他的老家附近爆發,家人因而相當反對學生運動,無法接受他參與青年要好野,他回想與父親的對話,「又要去抗議?不准去,又要去惹事幹甚麼呢?他們非常反對運動這塊。」不僅有家庭的壓力,剛成立不久的青年要好野,需要耗費更多額外的心力和時間經營,目前成員只有約十人,又多為在學學生的成員們,學業與組織工作間因此常有摩擦。
此外,青年要好野也受到大環境的限制,施翊翔說:「整個年輕世代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好像大家都很富裕、玩樂、追星,我們希望掀開整個假象,讓大家看到青年貧窮化。」目前青年要好野仍在推動階段,調查學貸政策的實施現狀,並集合民意,促使政府修法,預定五月將法案送交立法院。
青年要好野成員強調,當社會要求這一代青年靠實力追求財富,並聲稱貧困是自己不努力的後果時,應該同時思考上一代留下什麼資源,又留下了哪些傷害,不能不負責任地全部推給年輕人。儘管前進的路途難關重重,成員們仍不願輕言放棄,他們堅持理念,希望青年真的可以變「好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