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世代的親子關係 如何應對孩子的網路成癮問題
華岡融媒體記者/楊婞妤報導
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孩子對科技的依賴已成為家庭教養中的一大挑戰。專業兒童護理師陳美華指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不僅可能影響孩子的行為與情緒,還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她呼籲家長重視科技對孩子的影響,透過合理的規劃與親子互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使用習慣,讓科技成為成長的助力而非阻礙。

▲小孩越來越早接觸到3C產品,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攝|楊婞妤
小孩在使用電子產品時往往忽略時間
陳美華表示,許多孩子因沉迷於電子設備,往往忽略時間流逝,甚至漠視自身的學業與家庭責任。例如,孩子在被提醒完成作業時,可能會隨口敷衍「好,我快好了」,但實際上並未採取行動。此外,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也可能使孩子在禮貌和情感表達上出現問題,減少與家人的互動。
用柔性的方式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
當家長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孩子哭鬧或生氣等情緒問題,陳美華建議家長可採取柔性方式,與孩子制定清晰的規範,例如要求完成作業才能使用電子設備,並設定明確的使用時限。如果孩子情緒失控,可用耐心的方式緩和,例如:「我們不哭不生氣,再五分鐘就休息,好嗎?」這種方式既能安撫情緒,又能幫助孩子逐步接受規範。
為減少孩子對電子設備的依賴,陳美華鼓勵家長多安排其他活動,讓孩子轉移注意力。例如,帶孩子踏青或從事戶外活動,能讓他們親近大自然、釋放能量;透過親子互動如外出用餐或玩桌遊,也能增進家庭情感連結。
陳美華也指出,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同樣重要。許多互動式學習工具將知識融入遊戲,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提升專注力與學習成效。家長應引導孩子在適當的環境中使用科技,將其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而非純粹的娛樂品。
她提醒家長,在孩子接觸電子設備的初期,就應設定清晰的規範與界限,並在過程中提供適當的引導與陪伴。家長的角色不僅是監督,更是教導孩子如何健康地利用電子產品。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