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受難記
【封面故事】農地受難記
採訪/撰稿:李慧宜
攝影:陳添寶 李慧宜 張光宗
剪輯:陳添寶
農村是城市的前身,城市是農村的延伸,但是,當農地變成礦場、污染不斷發生、田野廢耕枯黃、土壤過度酸化。這種種,使得農業的未來,沒有人敢打包票,可以確定的是,農地受難的情節再不停止,台灣的農業,將落入低鳴沒落的悲歌中。
我們的島 節目
首播:2007-11-30(五) 21:00
重播:2007-12-02(日) 08:00
緣起
坐在田邊,靜靜地看著作物的收成,總覺得這些作物就像小朋友一樣,一暝大一吋,只要幾天不見,她們又長大了好多,也因為這樣,我才體會到農民曆上的節氣,果真是表現宇宙真相的一種形式。可是,入田的機會越多,內心也越來越焦急。看到農民為求收成,不當或過度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看到路邊買賣農地的招牌花招百出、比比皆是;看到一棟棟高聳氣派的別墅矗立在田野之間,遮住山的形狀、水的流向;看到農地被挖出一個個大坑洞,鄰近農田不斷崩落後退;又看著污染的廢水把田裡的土,染成黑色、黃色、白色或紅色…這些景況,都是農村的真相。至此,我不禁想問,當農業產值已經連續八年不到全國GDP的2%時,台灣的農地還有經濟價值嗎?而這些農地的現況又還會有人關心嗎?同時,農地的處境是否也反映出,台灣農業發展與環境生態將走入另一種浩劫?實在太多太多的疑問了!所以,我們試著把尋找解答的過程,一一記錄下來。
內文
朱秀文,一個美濃的朋友說:「農地,它不會喊、也不會哭,它就是靜靜地躺在那邊,所以人們不會發現它。」
陳柏濡,嘉義社大的執行長。他站在被污染的八掌溪旁感嘆著︰「三十年後,台灣的農地,會是什麼樣的狀況?假如說現在大家都不覺醒的話,我不曉得,我們這一塊島上的土地,會變成怎樣樣的面目?」
夜裡,想著他們,我寫下這些……
曾經,我們祖先的田裡,
是蟲鳴不止、是綠意盎然的,
可是後來,田裡的歌聲越來越少。
曾幾何時,我們漸漸漸漸地忘記,
腳下的土壤有多珍貴,
祖先的叮嚀有多麼地懇切!
西元2007年的十一月中,在南台灣的美濃,或許因為氣候暖化的關係,連清晨的空氣都沒有絲毫涼意。我帶著攝影機去拜訪朱秀文,他指著眼前的這坵田說︰「這片土地,差不多有三分半、零點三五公頃左右,是很久很久以前,祖先留下來,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土地。」
這一天早上,四十出頭的朱秀文,帶著爸爸、媽媽和大弟,要幫剛種下的高麗菜苗灌頭,進行根部施肥。在施肥之前,朱秀文把水溶性複合肥料、開根素、枯草桿菌、有機質液肥,按照適當比例稀釋,製作成液態有機肥之後,注入高麗菜苗的根部,為的就是要將酸化的土壤,改善過來。
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因為過去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類開始大量生產糧食作物的時候,為了要增產,所以施用化學肥料的情況相當嚴重,可是到現在,土壤的品質越來越差,所以為了改善土壤酸化,就必須善待土壤,像是整地時可以加入含有石灰質、鈣、鎂的土壤改良劑,而施肥的時候,就盡量用有機肥料。
我看著朱秀文在晨光下的身影想著,身為農事指導員的他,的確比一般農民更清楚,農地酸化和作物生長的直接關係。所以他願意,用活菌取代部分農藥、用有機肥代替化學肥,慢慢用時間,換回二百多年前祖先留下來的健康土壤。但是,目前農業生產收入低、從業人口高齡化,像朱秀文這樣的農民,實在不多。
秋冬的這個時候,農地的色彩是特別豐富的,二期水稻收割後,農民不是種綠肥養地,就是利用時間多種一些蔬菜或雜糧。而每年的九月到隔年二月,則是劉秀仁種敏豆的時節,現在,正是產量高峰期。雖然今年因為颱風收成不好,但是他跟太太,每天依然很忙碌。
劉秀仁不只是農民,也是有十年經驗的農藥肥料行老闆,他曾在九十四年,獲得農委會優良農藥行評鑑。只要想知道農村裡,使用農藥、化學肥料的實際情況,找他準沒錯。
雖然是賣農藥肥料賺錢,劉秀仁說話卻是快人快語。他說︰「現在如果價錢好,農民會用比較快速的化學肥料去施肥,灑得越多,作物長得越快,就能採收快一些搶得好價錢,可是農民不知道,這是錯誤的方法。因為作物的成長過程,你叫它拼命吃東西,灑太多、負荷量太多,作物受不了會萎凋,土壤也被酸化了。」另外,除了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劉秀仁更一再強調,輪作也是重建土地倫理的具體方法。
可是農民往往為了收成,忘記自己的健康,也忘了對待土地的時候,下手要軟一點。根據民國九十五年的統計顯示,政府針對肥料補貼計畫中,可追蹤到的肥料使用量,是四十二萬公噸,農民合法使用的農藥,是三萬七千公噸,也就是說,在目前耕作的六十萬公頃農地上,平均一公頃的田,至少要承擔七百六十公斤的農藥與肥料。然而,這還只是最保守的估計。
在劉秀仁的敏豆園旁邊,我們偶遇農民黃先生。他跟我們說,農藥中毒是農民錯誤使用農藥的結果,劑量稀釋不夠就去田裡噴,噴傷作物也噴死自己,像他爸爸六十五歲過世,就是因為生前曾經三次農藥中毒,後來才引發肝癌。
黃先生好意地帶領我們,走進他的倉庫。這裡,是他對付病蟲害的祕密基地。黃先生是個很有自信的農民,他的自信來自他的認真與經驗。他認為使用農藥、肥料,都必須靠農民自己體會,專家、教授、博士都沒有下田,怎麼可能知道實際的耕種情況呢?所以,用藥、施肥的問題,他從來不問人,凡事都靠自己摸索。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在2005年,發表全球環境永續指標顯示,台灣農地單位面積使用的農藥,是全世界第一,而化學肥料,則是排名第二。我很想知道,反過來說,有沒有人可以算得出來,在這過程中,台灣的土地,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農委會農試所土壤調查研究室的負責人郭鴻裕博士解釋,土壤裡面有很多微生物生存著,過度使用農藥和肥料,都有可能傷害到這些生命,這些微生物消失後,土壤的功能也就不存在了!郭博士強調,農地是台灣國土中使用最頻繁的一塊,如果每個人都認為沒關係,多使用了一點點農藥和化學肥料在自己的田地,但是一加乘下來後會發現,土壤要承受的負擔根本多到無法計算。
實際上,台灣農地面積八十三萬公頃,佔國土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強,這些土地具有糧食生產、水分涵養、生態平衡和國土保安的功能,一旦農地出現危機,會只是農村的問題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類,生存賴以為生的食物、水分、生活環境,還能安在嗎?
台灣,其實是座神奇的島嶼。這個事實,土壤可以證明。郭博士說,全世界的土壤可以分為十二個土綱,除了北極、青康藏高原才有的永凍土之外,其餘十一種,在台灣都可以找到。神情自豪的郭博士說,台灣雖然只是個小島,可是她的多樣性令人無法想像。
不過可惜的是,在台灣生活的人們,卻不懂得珍惜恩典。當農地因為農藥、化學肥料的濫用,而氣息虛弱的時候,又還有更直接的危害,一步步地侵蝕著大地。每年,新聞不斷報導,農地的各種浩劫,舊污染沒有解決,新污染又來,受到毒化的農田已經突破五萬公頃,因為污染,始終在現實生活上演著。像是這裡,是嘉義縣中埔鄉的八掌溪,某家造紙工廠的廢水,每天都直接排放到河裡,也被引進灌溉渠道-道將圳。
離開八掌溪,走到嘉南平原的牛稠溪中游一帶,也同樣看到沒有經過處理的廢水,直接流進河裡,這裡的汙染源,是附近的畜牧場。根據環保署表示,農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引用污染水源灌溉農地。在該署96年統計裡,全國的50條重要河川中,有八成受到中度和嚴重污染,這樣的河川現況,讓農田走入絕境。
寬廣的水面、碧綠的水色,看似平靜清幽,但卻是農地上最危險的陷阱。在屏東里港和高雄美濃交界的三不管地帶,有十幾個這樣的大坑洞,當地人稱它是「大峽谷」。民國八十七年,盜採陸砂業者開始悄悄出現,民國九十一年,高雄縣政府開放農地陸上採砂後,情況更為嚴重。美濃鎮吉洋里里長曾月飛指著大峽谷說,這裡賣一分地是別處賣三分地的價錢,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一帶的陸砂蘊含量很高。
一公頃大的坑洞,深從十公尺到十五公尺不等,被挖走的砂石,超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