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中市中區再發展研究及推廣中心成立

2012/02/22 16:48
11,109次瀏覽 ・ 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7
檢舉

 

YouTube HD高畫質版

台中市中區風華再現 台中市中區再發展研究及推廣中心成立茶會 

PeoPo公民記者:傅東森台中市報導

照片

何澄祥理事長簡介﹔

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學士

逢甲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

台中市政府顧問

中台灣區域競爭力學會理事長

台中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照片

台中市中區沒落已是台中市民所面對長期以來無法改變的事實,中區商圈的沒落,店面無法營業出租的市容,儼然已是中區代表性的城市景觀,由台中市產官學各界籌組而成的「台中市中區再發展研究及推廣中心」在2012年2月18日於台中市成功路成立,現場出席的包括台中中西東南區新科立法委員林佳龍、前立委何敏豪、市議員李中、劉士州、曾朝榮、王岳彬、黃國書,前台中縣副縣長張壯熙,前市議員林永安等人。政府官員則有都發局局長何肇喜、都更科長劉政宏、經發局商業科長陸純孝、前南投縣都計科長邱清圳、前工務局楊進興、前衛生局郭明楷等多人。各校的學者如王大立、劉耀華、李謁政、王本正、許國威、陳炳煌、劉鴻濃等教授不計其數。中區的里長有公園里長沈素玉、大墩里長張文華等人。台中市商業會代表歐宴宗、洪鴻裕,台中市商促會前理事長陳文欽及自由路商圈管理委員會等商圈代表結伴參加,可謂產官學及民意代表都共同為台中市中區準備貢獻心力。

冀盼「台中市中區再發展研究及推廣中心」成立後,能夠盼演與政府公民之間溝通對話的平台,甚至推動文化新中區、經濟新中區,由在地公民所啟動的中區復興各項計畫能夠逐步執行,中區風華再現可望實現。

照片

前政務委員楊世緘致詞。

照片

左:何澄祥理事長 中:林佳龍立委 右:黃國書議員

照片

左:何澄祥理事長 中:黃國書議員 右:劉耀華教授

茶會照片連結 

 

台中市中區再發展推廣及研究中心/協力聯盟

開幕茶會暨成立宗旨新聞稿 2012/2/18

找回中區自信心、再創台中新風華

台中市舊名大墩街,所在位置就是今天的台中市中區。中區曾經是台灣中部最繁榮的商業區、就業區與交通轉運中心,在不到一百公頃的範圍內,中區曾經擁有最高密度百貨公司、電­影院、夜市、糕餅店、補習班、銀行總部、珠寶店、電腦周邊商品、南北貨、婚紗攝影店等,並且緊鄰百年歷史的台中公園及萬人吶喊的台中棒球場與體育場。如今這些繁華街景已經­走入歷史,留下來的是空蕩的街道與閒置的店面。

從都市空間發展生命週期角度看,台中市中區在汽車導向的社會裡,因為停車與街道寬度問題,已經不具備競爭力。然而,台中人真的願意永遠在汽機車社會打轉嗎?在全球暖化及節­能減碳的風潮下,配合即將完工的台中鐵路高架捷運及中港路藍線BRT公車捷運系統,原本不具備競爭力的中區已經悄然點起新的生命力,就待新的民間力量再次整合,重新出發。

基於這樣的新思維,一群長期關心台中市歷史核心區再發展的在地居民決定團結起來打一場不一樣的戰役:成立在地辦公室、整合居民意見、建立新的自信心與發展共識,創造中區新­風貌、新希望、新生命。在中台灣區域競爭力學會的協助下,未來將透過「台中市中區再發展研究及推廣中心」及「台中市中區再發展協力聯盟」二個單位進行中區再發展的推動工作­。

位於成功路 141 號的台中市中區再發展推廣及研究中心就是這波新力量的代表作之一,透過在地辦公室的成立與運作,我們期待透過在地的力量(包括商會、商圈發展委員會、文史工作者等),重新­匯集中區商家與居民的自信心,找到一條兼具低碳與舒適性的中區發展道路。

中區再發展推廣及研究中心及協力聯盟成立後,我們預計以三年的時間,積極安排在地居民意見調查、物業管理及空間改造講座,並且嘗試辦理中區歷史核心區的深度導覽,更重要的­,我們將出版一系列街廓調查成果報告,一方面指認中區各分區的發展特色,另一方面提出更適切的發展策略,我們期待公私部門可以在研究中心的媒介下,再創台中新風華、成就「­文化、經濟、國際城」的遠景。

By 逢甲大學 劉耀華教授

 

相關連結:

參考資料:http://tcnpo.blogspot.com/

照片

台中火車站

 

照片

日治時代素有小京都的台中市街景

 

照片

日治時期台中市大正町通街景,現今的台中市自由路。

 

照片

日治時代綠川及新盛橋

 

歷史

中區位於今日的柳川綠川之間,早期尚未開發時,此地區到處都是沼澤地,其中有一座小丘陵地,小丘陵地上高凸處叫做「墩」,清朝時在高凸處設置煙墩,於是就把小丘陵地稱為「大墩」(今台中公園砲台山)。

日治時期1895年台灣民政支部長兒玉利國建議將當時台中市規劃為「圓形放射狀」都市,但未被台灣總督府採納。隔年,總督府在準備實施的市區改正計畫中,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採用了巴爾頓(W.K Barton)與濱野彌四郎的「台中市街區劃設計報告書」,將台中市規劃為「棋盤狀」都市。1900年正式公告「台中市區改正」,為配合整體都市發展也設置了公園預定地,但此地後來被鐵路車站用地取代,也就是台中車站現址,而公園預定地為台中公園現址。因而整治綠、柳川與開闢棋盤狀道路、興建台中驛(今台中車站),將台中興建成為台灣新興的現代化都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接收日本台灣總督府所轄之區域,將原台中州下台中市的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松町,合併成立「中區」。

 

維基百科:中區(台中市)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D%80_(%E5%8F%B0%E4%B8%AD%E5%B8%82)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