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小花園繡花鞋 穿上新風貌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廖苡涵】

 在西門町鬧區的一角,一間的樸實的鞋店靜靜地坐落在這裡。上了白漆的木頭門框透露出她的歷史。大大的紅字寫著「百年老店──小花園女鞋公司」。一走進店裡,上百雙五顏六色的繡花鞋排列在眼前。別以為繡花鞋已經過時了,店內正好有一群來自香港的年輕觀光客在試鞋。顧客余凱然說:「我覺得很特別,上街的時候不會那麼容易跟別人一樣。我自己挺喜歡的。

 六十多歲的老闆陳弘宜是小花園女鞋的第三代經營者,因為捨不得祖父留下的繡花手藝失傳,決定放棄原本就讀的機械專業,接下家族事業。陳弘宜說:「我想小花園三個字已經做了將近四五十年,到了我這代就沒有了,就勉強接下來做看看,我對於顏色、配色比較敏感,發現有點興趣,才繼續做下去」

 陳弘宜接手後,運用過去在工廠工作的經驗,以生產線的方式小規模地生產。在「客廳即工廠」的時代,妻子負責繡工,丈夫則負責釘鞋底。六零年代塑膠被應用在製鞋,傳統布鞋逐漸沒落,但原來的製鞋師傅留下傳統手藝,由兒女繼續傳承。陳弘宜說:「繡花的那些淑女們,她們白天可能在工作,因為她母親以前留了一些東西,她覺得有興趣就幫我繡。」

 三十幾年來,陳弘宜在繡花的圖案和鞋款上不斷求新求變。除了傳統的花朵,更有金魚戲水、龍鳳等吉祥圖案,鞋面也大膽採用現代布料,陳弘宜說:「那時候八十年九十年的時候流行丹寧布,我作好多的丹寧布,那時候穿(搭配)那個七分褲,大家都好喜歡。」

 好手藝不會被埋沒。小花園女鞋不但曾被國內外雜誌報導,日本的旅遊網站更把它列為推薦的店家。陳弘宜說:「1999年吹起大陸風,日本人對於繡花鞋特別喜歡,日本年輕人都喜歡釘珠片,所以那時候日本人很多。」日本的流行也帶動台灣年輕人復古的風潮,鞋櫃上至今仍販售著好幾雙釘滿珠片的繡花鞋。陳弘宜的女兒陳瑋回憶當時盛況,「那時候剛好吹起復古風,那時候(父親)整個忙到我第一次覺得繡花鞋這麼受歡迎。」

 除了不斷地創新,去年十一月,小花園女鞋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開設分店,由老闆的女兒陳瑋負責經營。她表示,在傳藝中心能接觸到各個年齡層的顧客,讓這項精緻的手工藝被更多人看到。陳瑋說:「喚起已經忘記繡花鞋的人,她可能小時候穿過,中年人可能就是媽媽穿過,我們可以喚起這些人。」

 陳瑋原本對家族事業興趣缺缺。近年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讓她重新認識傳統繡花鞋。陳瑋說:「那時候在念設計的時候,老師很多都是走文化創意展業,他們都覺得有發展性,只是需要改變,加入新的元素。」她透過在學校設計科系中的人脈,找年輕一代的設計師合作,嘗試讓繡花鞋更符合時代需求。陳瑋說:「我希望能運用一點設計方便現代人使用,可能鞋子更柔軟,中國傳統的配色比較鮮艷大膽,把它改得比較柔和一點,或者比較沒有那麼衝突。」她表示,希望改變年輕人對繡花鞋的想法,穿繡花鞋也可以很時尚。

 傳統的繡花不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枯萎,隨著新一代年輕人的投入,它將「穿」上新面貌,繼續在步履中盛開綻放。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10.11

政大之聲新聞部

加入時間: 2007.10.11
297則報導
230則影音
2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疫情加劇跨世代網路落差 共學助長者適應數位化

2022-07-24
瀏覽:
4,397
推:
0
回應:
0

狗醫生走入裕民圖書館 疫情下成為孩童學伴

2022-07-24
瀏覽:
2,923
推:
0
回應:
0

北市試辦鞦韆計時器 正反意見不同引爭議

2022-07-24
瀏覽:
2,576
推:
0
回應:
0

花木市場重新招商 花商發起連署捍衛經營權

2022-07-24
瀏覽:
4,277
推:
0
回應:
0

疫情下的溫暖守護 台灣人道救援創造生命奇蹟

2021-02-21
瀏覽:
1,921
推:
18
回應:
0

午夜動保食堂開張 期盼打造人貓共生的社區

2021-02-21
瀏覽:
2,066
推:
0
回應:
0

WAWA空地樂園計畫 創造都原孩童公共遊戲空間

2021-02-21
瀏覽:
1,801
推:
17
回應:
0

1111書店一日歇業 促銷下的微小聲音

2021-02-21
瀏覽:
1,844
推:
0
回應:
0

身障兒童棒球賽開打 Buddy默默守護成為球員支柱

2021-02-21
瀏覽:
1,817
推:
0
回應:
0

【專題報導】小花園繡花鞋 穿上新風貌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35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35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