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公益旅行家朱永祥 投入社福工作二十年
【記者/錢玉紘、黃韻璇、吳柏緯、曾靉】
木柵的十二月,充滿潮濕與寒冷的氣息,然而踏入位在萬美街上的伊甸基金會時,卻被忙碌於明年社會服務的人與溫暖寒暄的氛圍包圍,讓人忘記了外面刺骨的寒風。這裡正是朱永祥服務十多年的地方。
大學畢業後,朱永祥就投入社福工作,至今已經超過二十年。然而,畢業於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的朱永祥,由於很早就展露出設計的天份,賺錢對當時的朱永祥而言不是一件難事,所以在學生時代時養成他崇尚名牌與揮霍的習慣,「我大學時就開跑車上課,自己有一台重機,而且也買了一棟自己的房子。身上的衣服除了法國或義大利的牌子外其他都不穿。」
然而在大三時發生的一個插曲,卻從此改變了朱永祥的人生。當時他在同學的邀請下,前往陽明山參加一個輔導中輟生的營隊。原本他是抱著去陪中輟生玩幾天的心情參加的,但結束後,卻意外的無法忘記那些孩子們的身影。朱永祥說,或許是因為自己在求學階段也不是一個好學生,所以看到他們時就有一種看到當年自己的感覺。而從那時候他也默默許下心願,「那時彷彿有一個聲音問我,你想照顧他們三天呢?還是想照顧他們三十年?我回應了那個聲音,我想照顧他們三十年。」從此讓朱永祥與社福工作結緣。
當大學畢業,同學們都選擇進入服裝界,只有他做了跟大家不一樣的決定。如今,同學都在時裝界占有一席之地,而朱永祥難免羨慕同學的成就,但他認為,能夠陪伴需要幫助與照顧的人才是他最想做的事,「人生可以選擇過得很簡單,但是你把有的拿出來去照顧那些需要被照顧的人,當離開這個世界時一樣一毛錢都帶不走,但可以帶走滿滿的祝福。」
民國93年,他開始在台灣推行公益旅行的概念,希望讓台灣的年輕人走出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同時也能在世界上的每個角落奉獻自己的能力,幫助當地的弱勢族群。他認為如果不走出台灣,那未來當台灣被世界邊緣化的同時,台灣的年輕人就被這世界關在門外。為了完成這個夢想,他開始去各地演講推行自己的理念,而在這過程中也認識了很多充滿熱情的大學生,願意和他一起推行這樣的想法。擔任志工團領隊的政大風管系學生郭家豪認為朱永祥最大的特點就是重視每個一起工作的人,「有些人會覺得你只是個大學生,又沒出過社會。但他會認為既然是大學生,那就應該會有很多創意。」而和朱永祥一起工作的程敏淑認為他是富有熱情與想法,「對他來講這已經不是一份工作,社福工作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成就感的來源。」而從明年開始,朱永祥也規畫要將服務的時程拉長到一年,讓需要被服務的人能夠得到適切的幫助
回首過去20多年的歲月,朱永祥很慶幸當初能夠有機會去陪伴那些中輟生,因為有他們,才有今天的他。而他也認為服務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長期的投入與真正發自內心,「人想去陪伴另一個人的這件事,在人的心目中是不會被拿掉的、想要服務的心不會離開。」
最後朱永祥也說到,如果有一天他倒下了,無法再為弱勢發聲,他也會帶著微笑離開,因為他的手中已握著滿滿的祝福 。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