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日記》完整漢文翻譯本出版分享會
日期:4月14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30~4:00
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亞歷山大廳
《馬偕日記》在3月出版後,即引起各界的注意及討論,為了更深入的分享這部日記至今看來仍然非常有價值的部份,以及讓大家更瞭解19世紀的台灣。真理大學、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玉山社出版公司將於 4月14日(週六)下午2:30~4:00,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亞歷山大廳 邀請台灣史學者戴寶村教授、氣象學者洪致文教授,對淡水人文,與馬偕家族相當瞭解的蘇文魁老師3位從不同的主題,來談「從馬偕日記看19世紀的台灣」。
1871年12月28日,馬偕搭乘「金陵號」雙桅帆船,12月29日抵達打狗港,踏上台灣的土地;1872年3月7日,搭乘「海龍號」北上,3月9日抵達淡水,開啟他在北台灣的傳教事業……。《馬偕日記》可說是研究19世紀台灣相當重要的歷史資料,這套書的出版,不僅補足了19世紀後期的台灣描述,也在東西文化碰觸劇烈的年代,呈現西方眼中的台灣。
分享會中,歷史學者戴寶村教授將談到:如何從《馬偕日記》重建19世紀台灣的樣貌與風情;氣象學者洪致文教授從《馬偕日記》的氣象紀錄中,為我們解析一百多年前與現在的台灣氣象的異同比較;蘇文魁老師則深入的談馬偕,以及偕牧師家族。
主辦:真理大學 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 玉山社出版公司
影片清單
相片播放
本書特色
1.馬偕日記首度完整漢文翻譯出版(1871-1901)。
2.1872-1901年在台灣北部宣教的馬偕,不僅是台灣北部教會的創始者,他在醫療教育的貢獻,也與台灣社會發展不可分割,而他台灣行腳的珍貴紀錄,更是今日研究與了解百餘年前台灣不可或缺的史料。這套完整版日記則是研究馬偕、了解馬偕的最完整根據。
3.透過馬偕這套最完整的日記,不但可以看到馬偕當時在台灣宣教、從事醫療與教育事業的狀況,日記中記述的19世紀台灣社會、自然、風土、族群、交通等——主要在北部、東北部與東部(花蓮)——都是最直接、最真實的記錄,讓19世紀的台灣風貌完整呈現在我們面前。
4.附有64幅馬偕當時在台灣各處行旅的珍貴歷史照片,以及他的二女婿柯維思(漢名柯玖)寫給加拿大偕彼得牧師的信件內容,補足馬偕日記手稿沒有記錄的部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