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成蹊生活誌 記錄台灣同志藝文

2012/04/28 00:09
4,929次瀏覽 ・ 2次分享 ・ 2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劉潔萱、莊沛儀/台北市報導】當西方酷兒遇上東方酷兒會產生什麼樣的激盪?在來自法國的酷兒總編輯帶領下,成蹊同志生活誌用筆和鏡頭,記錄著台灣當代同志藝文動脈,期望能讓優秀的同志被大家看見,並做為同志圈內人的借鏡,讓他們能挖掘自身才能,並對「同志」的身分有所認同。

十二年前的一場美麗誤會,讓法藉的白志仁來到台灣這塊土地,並從此定居下來。白志仁。他原本預計要到中國大陸的孤兒院,邊當義工邊學中文,但卻在一連串的誤會之下來到了台灣。原來是有台灣的孤兒院飄洋過海到大陸打廣告徵收義工,所以他也就順水推舟的踏上了這個寶島。

過了四年之後,平時在醫院當義工的白志仁,開始想要為台灣奉獻更多。於是本身為同志的他,為了幫助像他這種身分在社會上相對弱勢的人們,開始和一群長久生活在台北,想為台灣付出回饋的外國朋友共同創立了「勉仁協會」。這個協會主要是幫助患有愛滋病的大學生及同志大學生,除了給予他們獎助學金外,也會免費幫助他們做生涯規劃。而這個協會也成為了往後的成蹊同志生活誌的根基和資金來源。

一般的同志團體或同志刊物不外乎都是在於追求同志團體的人權,或是希望在法理上的取得平等對待、輔導同志朋友在對自我的認同或是解決在台灣這個保守社會中所會面臨到的問題。但對白志仁而言,這類注重同運和同志平權的團體已經夠多了,自己沒必要再跟進去建立新的團體。而且,身為一個外國人,對當時台灣的同運歷史和形勢他也未必了解,因此不會經營得比其他同志組織好。

於是,六年過去,成蹊同志生活誌在此時醞釀而出。白志仁將它鎖定在台灣的「同志」和「藝文」之間,所有的文章主題都必須囊括這兩項元素,缺一不可。他認為同志圈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多元社會,並不是每一個圈內人都對這樣激進的社會運動有興趣,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承認自己同志的身分。

因此喜歡藝術與文化的他,一方面向大家推廣台灣同志藝文的事和人,一方面將優秀、有才能的菁英同志介紹給圈內朋友知道,讓圈內對藝術和文化有興趣的人擁有一個興趣及自我的探尋平台,挖掘自己潛在的才能,同時告訴他們,不是一定要離開這個圈子才能有成就;出櫃的同志,一樣能得到認同和讚揚。

成蹊同志生活誌第十期中,訪問一位用創作和劇團來做為他同志身分發聲的作家。作品中總會隱藏著「同志」的影子,會藉由文字創作來表達這樣的事情和身分,會有這樣發展的歷程,是因為跟從小的接觸有關。他說,他是一個孤單、寂寞的人,圖書館就成了一個類似庇護所和資訊庫的地方,他發現到文字的創作是有趣的,可以抒發情感和創造無盡的想像,也因此奠定了利用文字來作為創作的基礎。

成蹊同志生活志是本公益的網路電子雜誌,目前雜誌社裡約有三十位志工,其中有五位會處理雜誌的行政和業務經營,其他志工則單純負責採訪和文章撰寫。白志仁表示,這裡的志工大多都是同志,但也有部分志工在一開始進來時,尚未出櫃或是對自我感到混亂和疑惑。他打趣的說:「我就像輔導老師,我會一對一的跟他們對談」,他嘗試讓所有志工去了解自身、了解圈內情形,也盡量帶出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朝自己的興趣去採訪和寫作。

白志仁認為,「如果對自己、圈內不了解,文章就沒有內容和深度;沒有興趣,就不會快樂,寫出來的東西就不會好。」他重視的是,作者本身對同志的意識認同,會在作品中擦擊出怎樣的火花,又,如何將這份意識忠實的現呈現在自己的創作裡。

延伸閱讀:

成蹊同志生活誌https://www.facebook.com/qp.magazine

成蹊同志生活誌部落格:http://www.queer.com.tw/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輔大生命力新聞 (未驗證) ・ 2012/04/28 22:10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輔大生命力新聞 (未驗證) ・ 2012/04/28 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