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校近三十年 碩仁國小結合歷史與自然獲新生

嵌入:
文字-A A +A

 【專題記者/陳文、鄭卉晏、蕭卲樺、廖婉娟】

 從三貂嶺火車站下車,沿著鐵軌步行約六百公尺,順著小路進入這座被青山圍繞的小聚落。三貂嶺,位於宜蘭線和平溪線鐵路的交會點,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旅途的休息站。民國四、五零年代,礦業發達,採礦工人聚集,是三貂嶺最繁榮的時期,煤礦出產量甚至超越金瓜石。

 在當時,碩仁國小是三貂嶺唯一的小學,學生眾多,每個年級約有三、四十人,還曾經達到一個年級兩個班的規模,原本只有一樓的校舍,也擴建成兩層樓。早期校舍重視採光與通風,窗戶採三層對流設計,是當地僅存的日式建築校舍,也是歷屆校友共同的回憶,第三屆校友廖愛珠提到:「窗戶是三層式的,比較通風,還有牆都還有通風口。早期沒有電扇,可是即使是樓上的教室也很涼快。」

 國小旁有座機關庫,是火車的補給站與維修站,同時也是聚落的中心、小孩的大型遊樂場,第六屆校友張秀君回憶:「我們三貂嶺凝聚力很強,是因為我們活動空間就是這塊,不管幾歲。有時候會聚會,中秋節、中元節會拜拜,在那裡請客吃飯、唱歌。」

 然而,隨著礦業沒落與機關庫遷移,人口逐漸外移,三貂嶺如今只剩二十多位的高齡常住人口。碩仁國小也在民國七十三年廢校,歸八公里外的瑞芳國小管理。這座昔日的礦區小學,被遺忘了將近三十年。

 去年五月,碩仁國小又開始有了生機。瑞芳社區大學成立了三貂嶺文史工作站,推動地方文史重建。碩仁國小廢校的第二十七年,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補助下,瑞芳社大和瑞芳國小合作,推動各年級特色課程,瑞芳國小校長鄭福妹說:「瑞芳國小是屬於都會型的學校,孩子看到就是都市叢林。碩仁國小就完全不同,這裡的自然景觀跟人文是瑞芳國小沒有的。」從校園寫生、煤車種菜到認識當地特有植物,鄭福妹強調,多元的課程規劃,讓碩仁國小搖身一變,成為小朋友的大自然教室,更讓學生對自己的家鄉有更深的認識。 

 此外,瑞芳社大也邀集藝術家、校友和當地居民一同重建對碩仁國小的記憶。同時身兼三貂嶺文史工作站主持人的廖愛珠表示,一切都是從一張老照片開始:「因為我舅舅從年輕就玩相機,所以他有很多老照片,後來我們把它展出,所有回到這地方的人一看到這些老照片都非常感動,就開始把有關這地區的照片陸續提供出來。」現在碩仁國小的教室內,擺放許多老照片供校友回味。除了蒐集照片,今年三貂嶺文史工作站也規劃用文字紀錄回憶,並將碩仁國小的歷史與自然結合,藝術家廖柏森說:「去年主要是在整治碩仁國小,因為它荒廢很久了。今年的重點是讓它更美化一點,比如說洗手台,要怎麼設計?我們想讓它跟生態結合,所以會想找當地跟生態有關的物種來做結合。」

 這間連汽車也到不了的小學,教室的黑板上,還留著民國七十三年最後一堂課的字跡。隨著礦業沒落、人口外移,曾經光榮一時的碩仁國小,將近三十年無人造訪。去年,在三貂嶺文史工作站的努力下,重建碩仁國小,結合藝術、歷史、自然等元素,使這平溪線上被遺忘的角落,重獲新生。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10.11

政大之聲新聞部

加入時間: 2007.10.11
297則報導
230則影音
2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疫情加劇跨世代網路落差 共學助長者適應數位化

2022-07-24
瀏覽:
4,664
推:
0
回應:
0

狗醫生走入裕民圖書館 疫情下成為孩童學伴

2022-07-24
瀏覽:
3,133
推:
0
回應:
0

北市試辦鞦韆計時器 正反意見不同引爭議

2022-07-24
瀏覽:
2,743
推:
0
回應:
0

花木市場重新招商 花商發起連署捍衛經營權

2022-07-24
瀏覽:
4,539
推:
0
回應:
0

疫情下的溫暖守護 台灣人道救援創造生命奇蹟

2021-02-21
瀏覽:
2,121
推:
18
回應:
0

午夜動保食堂開張 期盼打造人貓共生的社區

2021-02-21
瀏覽:
2,260
推:
0
回應:
0

WAWA空地樂園計畫 創造都原孩童公共遊戲空間

2021-02-21
瀏覽:
2,003
推:
17
回應:
0

1111書店一日歇業 促銷下的微小聲音

2021-02-21
瀏覽:
2,057
推:
0
回應:
0

身障兒童棒球賽開打 Buddy默默守護成為球員支柱

2021-02-21
瀏覽:
2,030
推:
0
回應:
0

廢校近三十年 碩仁國小結合歷史與自然獲新生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655篇報導,共13,17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655篇報導

13,17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