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工報第二期 出刊囉
紀工報第二期 出刊囉
Click To Play
紀工報第二期少了第一期紀工報出刊的倉促(但是還是很趕啦),多了許多內容…
像是各位在上方看到的由
好客樂隊.愛吃飯創作合作社的陳冠宇幫忙紀工報,以影像的方式錄製了一段關於錄音的小常識,這個將會在之後繼續在紀工報的專欄「技術達人館」的「罐頭魚錄音講座」熱情推出.如果有想要分享任何拍攝上的經驗的讀者與朋友.但是又覺得寫字很麻煩的話(錄影/音其實也很麻煩啦)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投稿紀工報喔.
這 一期紀工報邀請郭力昕老師,從水蜜桃事件中反省紀錄片與商業單位合作後衍生的問題.從事紀錄片工作的作者,該如何於拍攝與觀看的紀錄片的過程中,瞭解事情 的脈絡與複雜的政治問題?一直是郭老師對於近年紀錄片創作者的提醒與期待,也提供我們更深入的思考方向.水蜜桃事件中的紀錄片導演楊力州也透過「告別 2007年」,來回顧對於紀錄片與商業展演的感想.
延續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的學生所進行的「烏山頭不大之紀錄身影」專題,紀工報第一期已經推出資深紀錄片導演與攝影師李中旺老師的訪談紀錄,紀工報第二期繼續推出深耕同志族群與性別人權工作的紀錄片導演陳俊志的 訪談紀錄。當拉長了一段時間再回頭審視幾年下來的紀錄作品,導演談到同志族群中對於「美麗少年」、「不只是喜宴」、「幸福備忘錄」、「無偶之家,往事之 城」等片的不同想法.也從水蜜桃事件中談到自己的觀點,跟我們一起分享這幾年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自己內心遇到的掙扎與反省,非常值得想要進行紀錄片拍攝的 朋友用心體會喔.
這一期也邀請了從阿姆斯特丹影展觀摩回國的林樂群製作人,分享他出國觀摩影展的經驗.紀工報編輯李耀泰也翻譯了國外網站「FILMART」上,如何在進行紀錄片募集資金的方式.耀泰也採訪了NGO團體介紹-台灣國際勞工協會,這篇採訪讓我們瞭解同樣在進行勞工運動的組織,與紀錄片工作者的合作上的問題,也可以看見工會在運用媒體進行傳播工作與勞動教育的困境.劉昌德教授,繼續在紀錄片工作者的勞動條件調查中累積蒐集的資訊,未來這些研究資料都是紀錄片工會幫助紀錄片勞動者們爭取權益非常重要的資料.
這一期我們也邀請到經營了十年,剛得到社會公器獎的苦勞網,以「運動的媒體、媒體的運動」的理念參與各種工運與社會運動的苦勞網記者1968,(他也是尷尬網誌互助寫作者協會的會員也是苦勞網網站的設計者之一),1968發表了一篇值得工會組織者閱讀的文章「工會如何運用網路傳播--從技術、觀唸到組織工作」.而剛以「綠手指上的灰指甲」紀錄報導內湖慈濟開發案的短片得到第一屆公民新聞獎的斷境音像工作室,透過製作的過程中,分享了他們自己使用了「創用CC」概念設計的音樂網站「Maganautne」的經驗,並且提供大家思考未來紀錄片傳播平台的問題.這些豐富的資訊都非常值得工會的會員與幹部參考如何繼續經營工會與工會的平台.
除了上述這些豐富的內容外,這一期紀工報也收錄了幾篇讀者投書,一樣擁有紀錄片批判精神的文章.像是「蔡人少」看見官方單位如何在執行紀錄片案子中如何消費紀錄片的被攝者的問題.紀錄片影評「林木材」從寶島曼波的映演過程看到紀錄片該如何深化與觀眾距離的反省,也提到今年國藝會映演補助計畫對於紀錄片工作者的影響.「Ganghead」透過行政院新聞局舉辦的「Wow!eye Taiwan 全民影音創作大賽」揭露了比賽背後隱藏的問題.這些多元的觀點與問題都非常值得大家繼續討論,歡迎紀工報讀者將你的意見也發表在紀工報的網站上,與這些文章作者分享你的觀點.
總之,紀工報沒有發行了一期就倒了(好加在!!),在報禁解除二十年之後,還是有許多在各種領域的朋友開始透過紀錄影像的方式在紀錄自己關心的人事物.我們也能夠用更簡單的方式將自己的聲音傳播出去,但是還雖然媒體解禁,但 是社會上還是有許多我們看不到的問題,從事紀錄片工作的勞動者們也透過不同的方式在各自的領域辛苦經營,也因為這些朋友的努力,紀工報也才會有第二期的出刊.
希望未來還有第三期第四期啦...(聽說之後還有紀錄片年鑑的計畫喔><)
感謝第二期提供紀工報協助的朋友們,也謝謝小八、張志勤大哥提供網站技術上的支援,期待工會的會員與紀工報的讀者能夠繼續給予批評,也歡迎更多對於紀錄片領域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加入紀工報編輯的工作喔.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