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8.2
除台東縣外,今日台灣本島停班停課,無畏胖颱風蘇拉在西北颱和大潮的兩大因素下帶來的強風豪雨,米之神基金會戴查先生(Daycha)和助理、台北、苗栗、台中(帶著香港嫁來的年輕妻子)、在新竹高科技真空管上班、美濃小農、布袋社區營造總幹事、在印尼開養生休閒村的台商、九月要生產的孕婦….等各地參加的學員(據說是到當日為止,巡環示範最多人參加的一場),大家分享學習的熱情真讓人感動,值得農推單位頒個「特別獎」,也非常感恩眾人促成這個美好的因緣。
在美國事業有成、沒有農業背景的陳瑞芳小姐,有一次在台灣聽到戴查先生(Daycha)的演講覺得非常好,她想以此回饋台灣,贊助機票及食宿,在2012 年7 中旬至8 月中旬安排戴查先生(Daycha)和助理共三人來台灣一個月,在全省各地進行水稻田種植教學與實作,看到行程表就知道她的聯絡和行動力真是超級強。
這次巡迴進行各示範區種植與交流,教導實作方法包括微生物菌的培養與稻米的育種、選種。這計畫以三年為一個週期進行台灣水稻田的稻種改良與微生物培養的示範計畫,希望能夠藉由泰國米之神基金會的經驗與技術,促成台灣在水稻田種植技術與產量的提昇。
2012米之神在臺示範 KKF自然農法計畫行程表
日期 主題
7 月13 日 農業試驗所
7 月15~16 日 宜蘭羅東
7 月18~19 日 花蓮慈濟
7 月23~24日 富里銀川
8 月2 ~3日 台南
8 月6~7 日 雲林
8 月8 日 台中
註:中間還有加場
不少人問程鐵翼先生颱風會不會取消,還好他在停班消息發佈前,很早就e-mail(或電話 )通知大家「微生物菌已做,颱風天照常上課」,真感謝他的堅持。他說這場沒有特別公告,「不曉得為何」報名一下就爆滿。
感謝台南無米樂區的芳榮輾米廠張柏堯夫婦及美雪提供上課場地及事先做好的微生物菌
左邊:翻議余馥君小姐
這次是戴查先生(Daycha)第三次來台灣,在花蓮遇到地震、台南碰到颱風,「真正體驗」到台灣。他小時候因「細眼睛、較白的皮膚」曾不願意承認自己有「半個中國人」的血統,有恬靜氣質、虔誠佛教徒的他認為「每個人到地球,努力去做這一世你的使命」。
米之神與米王交會,崑濱伯表達歡迎,崑濱伯說小時候手腳割到小傷都是用「土粉」(土)抹一抹就好,說是「土地公的藥」,如今才知道是以前土裡面有豐富的微生物作用。
上課一開始先介紹『泰國米之神基金會』的logo,祭拜水果和插紅旗子感謝母性的水稻神,利用大自然的力量(田間的生物)一起來做工。台灣農耕前拜土地公及好兄弟也是重要的文化。
Insects management:農民自己到田裡抓蟲,畫圖辨識,益蟲如肉食性昆蟲或蜘蛛的種類遠多於害蟲,若益蟲的數量1、害蟲小於15則OK,當蟲害超出控制時才噴(不是預防性的噴)楝樹提煉出來的不會影響益蟲。
Microorganisms sources
創造一個大自然的工廠,用微生物的方法增加土壤肥力
製作乾燥微生物菌保存法,可保存10年:一份森林土壤、一份米糠、5 份乾竹葉、一份水、 一個麻布袋(透氣),包在麻步袋放到陰涼處七天後,出現上圖右下方白色菌絲表示成功
1.森林土壤:有豐富的微生物
2.米糠:微生物食物
3.竹葉:因表面無蠟質比較適合做為微生物房子,最好是乾黃的竹葉,而不是新鮮的。避免已經腐爛有菌的竹葉造成的干擾,需剪小,沒有竹葉可以用乾的粗糠
4.水:若使用自來水要去掉氯氣,因氯氣會殺微生物,也可以加一點糖蜜
5.比例可以用手抓一把把來計算
6.堆肥需取得大量資材及翻堆,相比之下,這方法簡易省力,不用在田邊忙,還能登山健行賞風景
材料備齊後翻攪,再加入調好糖蜜的水,讓混合物有點濕度包到麻布袋
這份失敗可能是比例或是土的採樣不夠好,並沒有長白色菌絲。這次參與計畫的幾個大廠剛好是第二期插秧農忙期,建議在現有的生產、行銷之外,最好『以短養長』培植能靜心實作、失敗中努力的研發人才。
戴查先生不斷強調要實作觀察,因沒有時間到森林,只好拜託李玉純先到附近大片野薑花下幫我挖土(那兒出現一隻螢火蟲 ),8/4用粗糠及竹葉製作兩份放到田頭工具間,剛好月女阿姨送來自製的破補子,簡單向她說明,希望下個月南下能看到成功的成果,若能透過月女阿姨的宣傳力,很快村裡阿姨、叔伯都知曉。
註:
1.淑華提醒這兒有錯誤:最好是乾黃的竹葉,而不是新鮮的。
2.後記可能因沒加黑糖沒有做成功
繁殖液態微生物菌:取已長有微生物菌的繁殖土一份(100 公克)、米糠一份(100 公克)、糖蜜1 公斤、20 公升水、放置容器中加蓋(勿密閉因會有氣體產生)、放置7 到15 日
1. 用煮過的白米飯、糙米飯、地瓜可取代糖蜜
2. 前一兩天會產生大量泡泡,每12小時打開一次
不用高科技分析,目視表面結一層白色奶油狀的菌絲代表很成功,若失敗則可能形成黃色、橘色、有異味發臭等狀況。老師稱讚宜蘭場在邱錦和老師協助,以及一群小農再接再厲的努力,在三星行健村做的微生物菌很成功,show很多照片(裡頭還有山羌排遺做的)。
使用方法:用犁田機(淺犁)將稻田上殘存的稻梗翻到田中,將繁殖好的微生物菌加15 倍水,用桶子放在犁田機上,一面淺犁一面將微生物水平均灑到田中,1 分水田用14 公升微生物水。再繁殖7 日,查看田中稻桿殘渣分解狀況 (http://www.peopo.org/happyginger88/post/106329)或滿江紅顏色,就知道微生物菌繁殖狀况。
1.滿江紅:有足夠的微生物菌共生呈綠色方能發揮固氮作用、不足(缺磷酸)則呈紅色
2.吃水果的鳥類無磷酸,蝙蝠的糞便則富有磷酸
3稻田需較多的厭氧菌,而蔬菜或果菜則需較多的好氧菌
4.7日先做乾燥法、再加7 日濕式繁殖、倒到田間繁殖7 日才能插秧、共需21 日
5.有液態的的微生物菌可以作液態肥,如禽畜糞便、富荷爾蒙的福壽螺、海草、魚、蝸牛在7天至1個月內分解
還可以製做成微生物球,去年泰國洪災用來清理河道。
戴查先生建議農民時間管理,昆蟲管理約佔10%,30%土壤肥份提升,60%花在最重要的育種,每次選擇完好的、符合品種特性、平滑而有光澤、沒有疾病、無白堊質病的種子約100顆,所以種子發芽所得到的養份更完整。
戴查先生很務實,因後壁的計程車司機告訴我:「這一、兩年熱到35度,一下午又急又大的西北雨很快淹滿稻田及路面上來(以前約32度,不會淹到路面)」急迫的氣候變遷,農民更需選出適地生產的種子。用糙米選可以更清楚的選拔出完好的米粒給予發芽時更佳的營養。
1.以燒焦(殺菌)的稻殼(或建築用砂、非營養土)均勻地填補到容器約¾滿。
2.均勻播灑選好的稻種、間隔約1公分。
3.在稻種覆蓋一層約1到2公分厚的燒焦稻殼(或1公分建築用砂)。
4.用手指往盆內灑水,直到整體濕潤。
5.將容器置於托盤上。在托盤中加水避免螞蟻爬進容器,以及讓土保濕。
6.2週後選強健者到田裡單本植插秧(一次一株)
平日在北部工作、南部每月只能利用假期短暫停留的我,時間及地點的不方便無法操作精細的日式或傳統育苗,這簡便育苗方法大大幫助我。
助理Nirin Pras(nirinny@gmail.com)回答我很多育種疑惑,她建議至少在田裡保留1公尺*1公尺的地方,單本植16株,人工收割選出5株,用這5株留種,連續操作三年,得到的稻種再交給育苗場請他們幫忙大量育苗。
註:2012/12/29 年輕的 Nirin 回到泰北老家,她說KKF是她最後一個正式工作,她回家幫媽媽成為一個專業農夫。
歡迎更多的農民共同來參與此計畫。
2012年KKF台灣自然水稻種植法示範推廣計畫https://sites.google.com/site/kkfintaiwan/wen-jian
2011.10.11戴查先生(Daycha Siripatra)演講記錄 http://www.peopo.org/happyginger88/post/91567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如貞 很用心的紀錄喔 讚
昨天有再去聽了大肚場的工作坊
老師有補充一個快速判別箘種活性的方式
採回來的土壤直接拿來做液態的微生物箘 看它12小時的冒泡狀況
如果箘的活性夠 就會有很好的冒泡
這樣子就不用等7天看乾式的成果 才拿來做液態培養了
另外也有談到微生物箘的另一個用途
可以稀釋約50倍後,拿來養雞豬等等
也可以拿來噴灑環境 殺箘除臭喔
淑華在kkf的時間視差十天就一年啦,不是八個月喔:p
因我不懂微生物的製作,
請教曾在米之神實習8個月的楊淑華
感謝她回覆如下
----------------------------
我想不攪拌的桶內的確是氧氣會稍微少一些,
但是應該還沒有達到可以培養厭氧菌的模式,
我看一些厭氧菌的製作都需要比較專業的器材。
不攪拌只是比較符合在水田內微生物作用的方式,但是多少都是含有氧氣的。
如果是要用在蔬菜果園等乾土上,可以在做液態的時候每天去進行攪拌打氣的動作,
這樣水中含氧量就會更高了。只需要這樣即可。
感恩。
很好的報導。
有一個疑問:因為初階段在麻布袋中培養時,是屬於與空氣可自由接觸的狀態,換言之,「好氧作用」比較旺盛,「好氧菌」發展的應該相對好得多。推測上,「厭氧菌」就比較差。
到了第二階段,大量培養時,是在水桶中加蓋培養,是屬於厭氧型態的培養法(雖然沒有緊蓋,但發酵過程中會有大量的甲烷及二氧化碳產生)。此時,應該是大量的厭養菌會繁殖。而好氧菌則停滯或死亡。
按照「滿江紅」那一段3.的說法,如果要培養「葉菜或果菜」的分解菌液,需要「好氧菌」較多,所以用以上的培養法,是不是不太適合果、葉菜的農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