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八煙聚落

2013/05/07 08:46
7,650次瀏覽 ・ 7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你知道在台北也有一個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嗎?金山區的八煙聚落是一個隱身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小農村,這裡的人們依舊過著傳統又純樸的生活,祖先們就地取材、打造出冬暖夏涼的石砌屋,運用當地地形,建造水圳梯田;不過隨著時代變遷,聚落人口的老化,八煙漸漸改變,為了不讓這美麗資產消失,數年前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進入,與當地居民合作,為的就是共同守護這美麗的八煙。

清澈的流水,裊裊雲霧圍繞著高山,在金山與陽明山的交界處,有個遠離城市喧囂的桃花源-八煙聚落,平均年齡70歲以上的居民們,依舊保留著傳統,守護兩百多年的家園農地,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我是從小孩子就住在這裡了,我阿公、祖父、阿嬤也住好幾代了,住很久了,(記:平常在做什麼?)平常時種菜、蔥、有的沒的都有啦!

陽明山的火山地形,讓聚落旁擁有許多硫氣孔,早期農閒時居民靠硫磺來貼補家用,而煮硫磺的鼎有八支煙囪,八道白煙與聚落共存,後來便以八煙為名,而火山地質的安山岩,就成為他們建造房屋的好建材,百年的石砌屋就變成了八煙的獨特風景。

它所有的砌石建築它都是環環相扣的,他每個牆壁都是,這面牆以前是牛棚,那這個牛棚已經大概兩百多年了,那他們就是用這個傳統安山岩,一層一層一環一環堆砌起來,因為八煙一年365天有兩百多天在下雨,那下雨了之後有陽光跟水,這樣一個排水良好跟這樣的環境中,你可以讓植物附生在上面,那其實這也是除了生態工法之外,更是我們現在講的東西叫綠建築。

三年前老鼠把我們牆吃掉,我才用水泥把它補起來,不然以前都沒有,外面的牆都一樣,都一個洞一個洞的。石頭屋嚴格來講是比砌磚房子來得好,這樣比較不會潮濕啊!你如果是砌磚房子比較會濕。

水是八煙最引以為傲的資源,祖先們運用南高北低的地形建造水圳,引入山泉灌溉梯田,種出了優良的稻米,甚至還進貢給日本天皇,除此之外,居民們更充分的利用山泉水,讓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有屬於自己的洗滌池。

我們這邊都是山泉水,我們這邊山泉水夏天很涼,冬天會暖暖的,有時候冬天會這樣溫溫的不會很冷,我們這邊水超好的大家都會來這邊拿水去泡茶,我們這裡的水真的很甜。

隨著時代的變遷,特色作物的推廣,讓當地的水梯田面臨了由水耕變為旱作,加上使用農藥以及溝圳水泥化的作法,傷害了八煙最寶貴的水景和生態,為了不讓這美麗的資產面臨瓦解的危機,民國97年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進入八煙。

我們基金會當初來到八煙,我們就希望說八煙可以回復到友善的耕作,那我們就跟居民講說那我們可不可以租一塊田,然後我們來放水。有一件事情改變了八煙,就是因為這一塊田的主人是慶元,蔡慶源,有天她媳婦回來八煙,然後她看到,他就跑去找他爸爸慶元伯,她跟她爸爸說你的繩子放在田裡沒有帶走,那蔡慶元是八煙聚落公認一個很愛惜他的農作物的一個長者,那怎麼可能,我怎麼可能會把我的東西放在田裡沒有帶走,她說不然阿爸我帶你去看,結果他爸爸看到就笑了,因為他看到一整條盤古蟾蜍的蛋,這件事情很感動八煙,因為自從民國七十幾年,他們放棄了水耕作物之後,八煙就再也沒有看過青蛙在這邊下蛋,他們就發現其實基金會進來之後,才放水短短3個月青蛙就回來了,當青蛙回來了蛇就回來了,蛇回來鳥也回來了,鳥回來其實整個生態都回來了。

基金會和居民們一同修復傳統的砌石水圳,除了恢復生態外,也替八煙思考產業方向,利用當地的自然作物發展有機農業,並創立了農夫市集,讓當地的老人家們找回新的生活價值。

種番薯,啊我現在是種菜,我什麼都種,瓠瓜、菜瓜什麼都種,西瓜我也有種,我們這裡的西瓜超好吃的,大家都要來我們這邊買西瓜。

剛開始是基金會來用東西啦!租田有的沒的,我們就是說有人來來去去,我們就賣一些東西啦!我們自己有種菜,吃不完就放在這裡賣,有時候送她吃也沒有關係,有時候認識的就多給他一個,有的人愛來買,說我們這裡沒農藥,說我們比較山上,比較不會灑農藥,有機的比較不會灑農藥。

那這個其實也是我們農夫市集背後一個更重要的意涵在,其實真的重點不是在一把50塊或一顆50塊的高麗菜,而是那個背後一個那個長輩被肯定,長輩會覺得他有價值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驅動力。

現在基金會更和當地耆老合作,將古老的打石技術以手工木製品的形式呈現,讓傳統技藝得以延續,並以生態學堂結合旅遊,用環境教育的方式發展觀光。

做這個是這樣啦!賺不到什麼錢,但是不錯啦!做雕刻有的看了很喜歡,很喜歡!

當這樣的一個生態在復甦的時候,我們在未來五年會朝產業的方向,因為我們希望八煙可以達到三生的議題,就是生活、生產、生態,那這個產業我們現在目前除了傳統的技藝之外,那我們還有一些新興的水草,或是養殖的產業,那甚至我們還會藉由八煙的一些民俗植物,跟常見的一些濕地的植物,我們去做食品的開發,讓八煙的產業可以多元,也可以讓八煙的整個產品可以有更豐富的一個取向,才可以讓八煙這些七十幾歲、八十幾歲的耆老可以有更大的一個發揮這樣。

水又回來了,生態復甦後八煙再度活絡,人潮車潮也隨之而來,而過度的發展,是否又會更加破壞它原有的風貌,保有純樸記憶的八煙聚落,在環境與經濟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是該甦醒還是繼續沉睡呢?

淡江新聞 郭筱君 簡意臻 李家光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