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穀無米樂■3手工插秧
■入穀無米樂■3
手工插秧
......
卓文慶/攝影/採訪/剪輯/ /2008/02/21
從「入穀無米樂」談市民農園之推廣
從「入穀無米樂」談市民農園之推廣 [中華日報/01/05/2008]
根據台灣媒體中華日報社論指出,後壁鄉是「無米樂」冠軍米的故鄉,現在只要付費認養,就可以親身參與耕作過程,並體會豐收的喜悅。現代社會緊張繁忙,很 多人都渴望回歸田園,享受悠閒生活,如能充分利用現成的農業資源,以「市民農園」的型態,提供民眾休閒活動,應可為農業帶來無限生機。
「無米樂」紀錄片,刻畫出農民辛勤耕作、樂天知命的身影,也讓台南縣後壁鄉馳名遠近。其實台南縣位於嘉南平原,土壤肥沃,又有灌溉之利,早就是 台灣的重要穀倉,及良質米的產地。「無米樂」主角崑濱伯所種的米,被評選為冠軍米之後,更是炙手可熱。「無米樂稻米品質促進會」為傳承農耕經驗,特別推出 「入穀無米樂冠軍米稻田體驗園區」,讓民眾親身體驗農耕的甘苦滋味。
「入穀」的人可以在資深農民指導下,共同參與插秧、除草、收割及碾米,平常也可以自行去巡田水、觀察稻苗成長。當稻子成熟時,每位「入穀人」可 分得十五公斤有機白米,這是有形的收益,而親身參與農耕的過程,所帶來的成就感,更非金錢所能估計。這種「週末農夫」的休閒型態,在北部已相當流行,台南 地區剛剛起步,勢必也會大受歡迎。
在工業化社會中,幾乎所有食物都是交易下的商品,很多人有挑食、偏食的毛病,或者任意糟蹋、浪費食物,「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對許多生長 在都市的孩子來說,雖然每天吃飯,但可能不知道稻子長甚麼模樣。為協助學童了解稻作生態,農委會農糧署為國小四到六年級的學生,舉辦「學童種稻體驗」活 動,讓小朋友體驗稻米生產過程,了解農夫種稻的辛苦,誘導學童養成喜愛米食習慣,到目前為止,各縣市已有四十一所小學,將近八千名學童參與。
台南市立人國小實施「小農夫」計畫已經三年,從以往單純的播種、插秧、除草、收割等體驗,到如今發展出許多豐富的課程內容,如藝術人文課程,安 排稻田寫生、製作繪本小書及鳥類模型等;國文課程則搭配童詩創作等,讓種稻活動,演變成多采多姿的藝術人文饗宴。這種將農作精神向下扎根的做法,和「入穀 無米樂」同樣有意義。
台灣都會地區地小人稠、寸土寸金,除了少數公園綠地外,少有休閒活動空間,若能有計畫推廣諸如市民農園、銀髮族農園等都市農業產業,不僅隨處可以提供市民鄉土休閒、採果、耕作的田園趣味,亦有助於提升都市生活品質。
許多先進國家都積極推展市民農園,其中以德國最為成功。德國早在一九一九年就制定『市民農園法』,一九八三年修法,更加入社區發展理念,轉至農 業耕作體驗與休閒的經營方向,目前分布德國各地的市民農園多達八十萬戶,面積三萬多公頃。鄰國日本,發展體驗性的市民農園,亦有相當成果,可供我們借鏡。
市民農園可提供體驗農耕樂趣,以及健康且自給自足的食物,其自然、純樸的綠色環境,正是休閒娛樂及社交的理想場所;何況與農作物為伍,看著幼苗茁壯成長,從栽培與收穫中可獲得成就感、豐富感。市民農園好處很多,相當值得推展。
入穀無米樂 小學生體驗種稻 20080128
記者( 周曉婷/後壁報導)
無米樂提升稻米品質促進會成立以來的首次活動「入穀無米樂」,廿七日舉辦一期水稻種稻體驗營,「入穀人」在崑濱伯祭天祈福後,紛紛踩著冰冷的田水下田插秧,眾人期許,透過親自彎腰下田的經驗,能讓年輕人多了解「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崑濱伯昨天清早就冒著冷冽的寒風,和崑濱姆到提供給「入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