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穀無米樂■6台客袋的故鄉
■入穀無米樂■6
台客袋的故鄉
「菁寮」與「墨林」名稱沿革:清朝時屬鹽水港廳下茄苳北堡,由於此地人民大都種植「青仔」(一種染料樹),因產量豐富,人民生活得改善,為促使普通種植因此取名「青仔寮」。本地的藍染工藝,起源甚遠。靛藍織染,不僅提供了染料商品,隨之發展的彩紋圖騰,更宣告了產業文化的誕生。光復以後,本村則以“三角藺草”編織為農村副業。庄內廣行草編,一時蔚為盛事。日據時代將青仔寮「菁寮庄」分成七堡,光復後重新劃名,七堡抽籤,抽中者使用原名,其餘自行命名。菁寮村即為幸運者,而墨林村則由當時阮謙先生,就當地人才出眾,取名墨林村(墨客林立之意)。
「後?」村: 緊鄰八掌溪河畔,昔日私人製糖之草寮林立,又位處「菁寮」聚落之後,因而得名 .
.
卓文慶/攝影/採訪/剪輯/ /2008/03/09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