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畫面為什麼不夠用2-公民記者123第31集

2008/03/21 12:14
9,299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照片

公民記者新手123,共51集,每集2分鐘的短片,為你的公民新聞製作打下深厚基本功。

31)畫面為什麼不夠用2

本集教案PDF檔下載(KB)

31) 畫面為什麼不夠用 2
專訪一位受訪者,若只拍一個人的談話,可能會覺得畫面不夠用;如果採訪多位受訪者,但是每個人的背景、位置和視線角度都一樣,畫面看來也會很單調。本單元提供採訪時豐富畫面的撇步,讓你剪接時無後顧之憂。

●撇步123
Q彌補採訪畫面不夠用

A1安排不同的背景、位置和視線
當你的新聞需要多方表達意見時,通常會採訪多位受訪者,攝錄時可注意,盡量避免讓各受訪者都安排在同一背景、固定同一位置、視線朝同一方向。當你將畫面串接起來,就會顯得單調。

當然,若是要刻意塑造某種風格,或是某些特殊的表現形式,則不在此限;像此次總統大選辯論轉播,在現場,雙方位置相隔一定的距離,為突顯兩造辯論的精采度,會透過並列兩造且面對鏡頭的畫面,消除距離感,且增加辯論的精采度。

A2增加鏡頭變化
即使是攝錄人物訪問,也未必只能採用「胸上的特寫」鏡頭。全都使用遠景或全都使用特寫,畫面的變化就太少。各類鏡頭的角度跟畫面大小,各有特色,所以拍攝時靈活調配,剪接就能事半功倍。

譬如:嘗試在受訪者回答過程中運鏡,或是在提問中間,將鏡頭拉近或拉出(zoom in/out)─某兩三題用特寫;某兩三題用中景;比較感性的答話,則改用大特寫。日後,儘管只剪輯訪談畫面,也都能製造出變化。

A3訪問後補拍鏡頭
採訪時,通常鏡頭會固定拍攝受訪者,很少會因為受訪者說東就往東拍;說西就往西拍。但是只有受訪者的畫面,又容易視覺疲乏。所以,在訪談中要隨手記下受訪者所談的重點,在訪問結束後,補拍受訪者提及的事物或景色。

譬如:假設店員(受訪者)在一間冷凍魚專賣店內談冷凍魚的販售,受訪者的位置,盡量安排在事件發生處,或是背後就是他所闡述的事物;其次,受訪者邊介紹邊受訪,也可使訪問畫面生動與活潑。

在訪問的錄影之後,不妨配合受訪者提到的內容,補錄店面內外環境的遠景、店內店員的工作情形、客人的意見、冷凍櫃中販售的魚種等畫面。

●密技123
無中生有─善用「受訪者」提供資料
進行訪談時,除攝錄受訪者談話外,還可以善用受訪者提供的資料來補充。通常,受訪者對於訪問的議題,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研究,說不定手邊也會有相關的資料、圖片或影片。

在翻拍尺寸比較大的資料時,可以善用運鏡的概念。除了定格攝錄之外,還可以做小幅度的鏡頭推拉,或是左右橫移,讓畫面更加活潑。

不過,在翻拍或使用受訪者提供的資料或圖片、影片前,要記得徵求對方的同意,如果能請對方簽署使用同意書更好,以免日後紛爭;同時,在影片中,在採用受訪者提供畫面的片段,要記得這註明「資料來源」,以示尊重。

●知識+123
假想線(或稱攝影中線)
這是一條摸不到、看不到的線,卻很重要。為了不讓觀眾對畫面的空間感產生混亂,取景時,會依據假想線去拍攝,建立觀眾對畫面中空間、角色們之間的關係位置和方向,戲劇拍攝尤其依賴這條線,大量的人物對話更須仰賴假想線去合理角色們的關係位置。

就像我們看舞台演出一樣,攝影鏡頭只在面對舞台的中央和兩側,好似在舞台上有一條假想的軸線,畫出了包含180度半圓的空間。透過這個假想線和空間內的攝影鏡頭,觀眾可以慢慢建立起舞台上佈景、道具、人物活動的關係位置。鏡頭,不會任意跨越到另一邊(從舞台簾幕內往觀眾方向拍),免得讓觀眾的視線方向感到錯亂。

舉個簡單例子,兩台車一前一後都從台北往高雄的方向行經高速公路同一路段,假想線就是台北往高雄方向的地平線,鏡頭應該都在這一側拍攝,如果一個鏡頭符合假想線位置拍,下一個畫面跑到另一側,變成從高雄往台北的反向拍攝,這樣,兩輛車看起來就像要相撞了。

不過,假想線在主體動作開始改變方向時也會跟著改變,譬如原先拍攝的人物回頭或轉向,就會產生新的假想線。所以,假想線雖不宜任意跨越;但也不是絕對不可侵犯,反倒是得視情況隨時更新調整。

參考網頁:V8錄影技巧(假想線) 

●延伸閱讀123
Net
新聞攝影經驗談(攝影的要求重點) 

DVworld 討論區(組合鏡頭)

●練習曲123
1 找幾個朋友讓你練習採訪拍攝,實驗一下,受訪者置於同樣的畫面位置,
視線也朝同一方向,並剪接起來,觀賞畫面呈現的感覺。

2 同上題,但是這次拍攝每個受訪者都用不同的角度與位置,剪接後觀賞作
品,感覺又是如何?

3 嘗試做一個需要用到資料和圖片的歷史報導,練習一下,除了定格拍攝之外,還可以用哪些方式來攝錄平面的影像,讓它看來變化更多?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