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權宣言
根據聯合國調查佔全球3.7億人口,分布在70個國家跟地區的原住民,語言超過5000多種,歷經不同殖民政權統治之下,共同面臨土地、文化嚴重流失的危機。長期以來,原住民族跟山林、海洋等自然環境關係密切,並且多年來,原住民族一直爭取留在祖先土地上擁有自然資源和傳統生活方式不斷進行抗爭跟掙扎,所以為了追求原住民族權益檯面化,成為19世紀初,南、北美洲原住民族爭取進入國際會議控訴國家行為的目標。 歷經多年漫長爭取結果,1977年8月9號,南北美洲一百多位原住民終於成功進入日內瓦聯合國,成功開啟了全球原住民族追求集體權利的開端。而北美洲加拿大Cayuga酋長--德斯卡赫1923年11月向瑞士公眾發表著名的『原住民族故事』演講,不但成為全球原住民族爭取集體權利抗爭重要事蹟與象徵,並且也成為1985年原住民工作組起草《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草案重要內容。 1988年開始,在台灣從事原運工作的重要領袖幹部,陸續進入到日內瓦聯合國參與原住民工作組會議之後,和各國代表討論過程當中,逐漸認清原住民族原本固有的集體權利,台灣原住民族代表團在會議當中參與《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草案相關議題討論,啟發了台灣原權工作者對原住民族權利意識的覺醒,也讓台灣原住民族集體權利主張從街頭開始走上法制化。聯合國宣布1995年到2004年為『原住民---新的夥伴關係』為旨的『國際原住民族十年』的脈絡當中,台灣原權團體根據《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提出了《原住民族與國家新的夥伴關係》概念跟主張,並且趁著1999年總統大選之際,原權團體發函各個陣營總統候選人希望能夠簽署《新夥伴關係》,但是最後只有當時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先生答應簽署。2000年3月18號是歷史性的時刻。台灣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重挫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連戰,當選為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不但結束了國民黨在台灣長達55年的統治,也走上了原住民族放大檢驗陳水扁簽署新夥伴關係之路。 不管是面對國家公園、林務局、風景管理處等位在原住民族地區的資源治理機關,與原住民族固有權利發生衝撞時,《新夥伴關係》每每成為遊行訴求最顯眼明亮的旗幟,但是,陳水扁總統執政任期八年內遲遲未曾兌現的情況下,慢慢地,《新夥伴關係》這塊招牌不再讓原住民族各界信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