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署搶救南崁老房 打造未來文創
【記者柯伶穎、林昱均/桃園縣報導】桃園縣蘆竹鄉的吉林長春路口,有一大片少見的七〇年代日式建築風格的老房子和的綠意,在四周都是水泥大樓的街口更顯得突出,這裡是舊育幼院的宿舍,如今正面臨拆除改建為國民運動中心。附近社區居民發起「搶救南崁老樹老房子」運動,他們希望保留南崁僅存的老房子和樹木,重新規劃整理成歷史文化園區,並預留展覽空間,提供住民一個藝文空間。
台首間官辦育幼院 異地延續歷史
「我是被選中的人,是老樹老房子在召喚我。」搶救南崁老樹老房子運動的發起人孫毓晴說。她兩年前搬到南崁,從住所的窗戶望出去就能看見這片地,好奇之下,詢問附近的居民這塊土地的來歷,卻只有得到不知道或是舊宿舍的隻字片語,主動搜尋才知道了這段歷史故事。
南崁廢棄育幼院林立於水泥大樓之中 |
桃園舊育幼院的前身是北投的兒童保育院,於一九四六年建造,是台灣第一所官方兒童福利機構,一九八O年,保育院遷址到南崁,更名為省立桃園育幼院,保育院的首任院長張雪門,建立了中國幼兒教育的系統化制度,更是台灣幼教之父。一九九九年,由於中央政府精省組織再造,育幼院再度變更為兒童之家,但原先屬於育幼院時期的建築都一一拆除改建,這個宿舍已經是唯一能銜接這段歷史的空間。
二OOO年,政黨輪替後因應國土規劃,員工宿舍的地被收回,員工與家眷全部遷離,占地近一千兩百坪的空間就荒廢了。根據居民表示,向鄉長建議保留這塊地時,鄉長回覆說原先有建立為綠地公園的承諾,不過後來才知道該土地登記為建地,無法蓋公園。而且目前鄉公所提議的國民運動中心項目已經跟國有財產局申請獲准,若改變計劃,土地便會被收回,最後這片地就只能隨政府使用了。孫毓晴表示,她希望能保留的是這片土地上的建築與綠樹,比起直接剷平改建為水泥大樓,這裡更有潛力整理規劃成藝文特區與歷史文化園區,成為水泥叢林中的心靈綠洲。
目前南崁社區的舊育幼院雜草叢生,一片荒蕪
|
素人發起搶救運動困難重重
原先從事美術設計的孫毓晴,談到發起運動的過程,只用困難重重形容。一個什麼都不懂的素人,從眼睜睜的看著建案通過,到報名社區大學公共議題課程學習如何關注社會發生的事,例如透過哪些單位能取得土地資料等。後來在老師的鼓勵下才嘗試借助社區的力量。內向的她,一開始只敢在街角的老樹下告訴經過的社區居民關於老宿舍的故事,後來在夜市宣傳連署聲明:南崁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公寓大樓,大多備有健身旁且社區已經有足夠的運動場,改建為付費的運動中心不但不是居民的需要,更有可能成為蚊子館,所以希望能規劃成為藝文空間。
今年七月開始聯署活動後,為了表達訴求打電話給鄉長,還要心理建設好多天,更遑論接著開第一場記者會、遞陳情書給縣政府、邀請各媒體。目前當地連署人數已破千人,也開始有志工願意付出。孫毓晴笑說:「比起文靜地表達訴求的自己,社區媽媽對鄉長講話還更強烈,受到鄉長打擊也不放棄。」除了當地的社區連署,她也在臉書上建立「搶救南崁珍貴的老樹老房子」粉絲專頁,除了告訴大家最新的進展,也分享了許多老屋活化的例子。
孫毓晴表示,時機剛好在苗栗大埔居民反對政府區段徵收與強制拆除房屋的抗爭事件之後,喚起大家關注土地的靈魂,所以南崁護老樹老房子的活動有很多網友們也主動關心,並開始付諸行動。居民幫忙畫布條舉看板、有民眾幫忙免費印刷聯署書甚至有插畫家投稿畫明信片。雖然有人質疑房子不夠老、樹種不特別,但網友們回應土地的歷史和回憶是特別的,把年輕的房子、樹木都剷平了,未來豈會有老屋子、老樹。
南崁老樹老房子四周全是高樓大廈住宅區,四周也無綠地公園
|
先阻擋工程 再建造社區想要的空間
愈來愈多人響應「搶救南崁老樹老房子」運動,使得原定十一月公開招標營運單位的行程延期了。現在他們向桃園縣文化局提報,申請鑑定為歷史建物,文化局到現場勘察時,小時候曾在宿舍居住過的任孝君更在廢棄的老宿舍中找到母親的刺繡畫,「當初來不及帶走媽媽親手繡的畫!」他說。這片土地其實蘊含著許多故事,希望老屋能夠透過規劃保留,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孫毓晴也表示,因為這些小故事與大家的回應,讓她看到了可能性,有試才有機會,她會持續蒐集社區連署,寄望在明年三月前擋下動工,保留這片土地、規劃出當地人最需要的園區,讓這片土地蛻變。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