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學成受益多 身障當教練回饋
【記者邱雅鈴、郭乃維/桃園縣報導】對於身障朋友來說,水中的世界是他們另一個天地,有了浮力他們更能夠自在地展現出自我,游出自己的一片天。身障教練因為自身的不足,能夠體會身障者的不便,因此更具備同理心及耐心,讓他們可以處在一個安心自在的氛圍下學習。
將心比心 勇敢走出第一步
新北市身障游泳協會與桃園縣腦性麻痺協會一同合作開辦身障游泳班,在桃園縣中壢市焚化爐游泳池,為每週六早上十點至十二點。新北市身障游泳協會前理事長吳雪燕表示,多年來她一直飽受肌肉萎縮之苦,十三年前醫生建議她學游泳可以改善身體狀況,雖然一開始因為身體上的不便,進步的幅度有限,難免感到沮喪,但在紅十字會的教練耐心教導下,她除了身體變得健康之外,最後更完成了「泳渡日月潭」的活動,並且從中獲得了自信與成就感,之後她便決定要讓更多身障朋友們體會到學習游泳的好處。
與她一同教導身障幼童的教練林維德也說,對於身障者而言,最困難的莫過於面對人群,而穿著泳衣面對人群,更需要勇氣。基本上只要能夠穿著泳衣,站在人群面前,走出這一步,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身障教練教導身障學童先放鬆身體,享受躺在水上的感覺。 |
幼童的游泳教導通常由家長陪同,可以減少不安感,讓幼童集中注意力學習。林維德更建議由家長一同學習,學會了之後還可以再督促小孩,游泳對於身障者來說,除了可以讓身體的肌群更加健壯,體態也會變好,協調度也會更加穩定,是值得學習且終生受用的運動,而家長的鼓勵,往往會讓幼童有更大的動力去學習、表現。
林維德表示,剛開始不會直接教導游泳的方式,會先讓小孩碰水、玩水,等到肢體都放鬆之後,再慢慢利用撿拾玩具或給予獎勵的方式,鼓勵他們潛入水中,學習呼吸及換氣。但是要注意嗆水的情況,可能會造成身障孩童之後不敢下水。吳雪燕也說,和身障同儕之間的競爭,是激勵的好方法。在相同的立足點上,當有一個人完成任務時,其他人便會有「既然他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的心態,自然而然可以激勵他們學習而忘記怕水的恐懼。
因材施教 游出自我
吳雪燕認為只要持之以恆地反覆學習,途中不放棄、不間斷,便能突破自我,不讓身體上的不便造成心理上的隔閡。教導身障朋友有多年經驗的她說,教導身障者不能用同一套標準,必須因材施教,而且越小開始學習越好,從小就擁有一項技能,更能夠培養身障者的自信心,彌補了先天缺陷造成的自卑,在外她也報名了身障學習課程以精進授課內容。
女兒患有腦性麻痺的家長黃春賢也說,身障教練通常會讓初學者倍感親切,教學上也較有說服力,身障教練因為身歷其境,較能夠理解身障者的難處,教學上也較設身處地,他們的教學理念是:「用自己身體好的地方,來克服身體不好的部分。」當身障者對他們有了信賴感,在教學上亦較容易聽從教練的指導,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從教授身障者游泳一路上走來,吳雪燕看見他們因為會游泳產生自信,而願意走入人群找到歸屬、認同感,看到孩童們臉上的笑容,讓身障者童年的自卑也得到了圓滿。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