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陽明山水梯田回歸自然,滿足自需也永續自然

2014/04/15 09:19
3,481次瀏覽 ・ 28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二十年後,我們要吃什麼?」農地不斷流失,台灣恐將面臨糧食危機,在陽明山有一群人推廣米食文化並復育水梯田,這裡的稻米有許久的歷史,並且是全台第一個進行水稻試種的地方,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土地過度開發築起高樓大廈,造成農田劇烈減少,陽明山僅存的水梯田回歸自然,以人工種植糙米等方式推廣「吃自己種的米」,不但滿足自需也回歸生態保育,傳達永續自然的精神。

我們自己種自己吃的米,我們就減少一個碳足跡,然後也對這個環境好,就是對土地好,然後我們又復育了這個當地的文化,水梯田的文化,所以我們希望可以自給自足的一個生活方式。

我們選擇的是台中秈10號,就是他有幾個特性是比較偏向原生種,所以他就比較不需人為花太多心力去照顧,他可以靠自己的生命力活得很好。

水稻種植並不容易,而人口外移使農田缺乏照顧,大片的水梯田僅剩86歲的木伯辛苦耕耘,他們帶領民眾體驗插秧,並在水渠尋找黃金蜆以及生態導覽等活動,並利用在地素材體驗大自然,也間接培養對土地的感恩。

一般人其實種菜很容易,可是種田這件事情,米這件事情,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家就可以自己做,所以我們會希望是讓大家知道農民的辛苦的地方,然後你也可以了解原來種米是多麼的珍貴。

我們孩子在家裡會就是有一點挑食,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可是我很訝異,那一次我們來,他們是自己動手去做好那一餐中餐,切菜然後找柴升火、炒菜,忙了很久,然後吃了那一餐,但他們覺得那一餐對他們是意義非凡,不一樣的,然後他們很珍惜。

透過認領水田的穀東計畫,維護農田的生存,讓民眾親身參與體驗農耕生活,也教育許多田園知識,包含米的故事、水的故事,不但身體力行,更希望鼓勵地方農民用心經營愛護這片土地。

我知道它有幾個點可以認,它有不同的水田,我們就是可以確定說我們要在哪一個地方認,然後但是我們就是在這邊插秧,可能我們出一筆錢,那我們可以拿到相同一個份量的米,那因為這個米我們也知道在哪裡種,甚至我們還會參與這個種植的過程。

其實我們是希望用穀東計畫去影響鼓勵一些農民,他看得到,如果他們好好對待這些土地,其實有很多人民願意支持他們去用最真誠的心去照顧這塊土地。

在實作過程中串聯人們與土地之間的連接,感受自然與我們的對話,也教育民眾珍惜與感恩善用每份資源,彼此學習交流在喧囂城市中維護這片淨土。

淡江新聞 陳卉昕 李政晏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