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林國中師徒制 互助合作樂學習
記者吳源源/坪林報導
新北市立坪林國中共有六個班級,幾乎每門課的教師皆採師徒制模式授課。最早的發想來自坪林國中教務主任曹美惠,於教學時發現大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偏弱,便開始訓練學生當她的小助手,幫助能力相對薄弱的同學。
師徒制是指教師依照學生上學期的成績高低,將其分為4個層級,每個小組都含4個層級的學生,其中1、2級學生為師父,3、4級為徒弟,每個班級分6組,每組四個成員,盡量讓組員是偶數,以方便配對師徒。
師徒制課堂劃分為教師授課、學生小組討論和小測三個部分。坪林國中國文教師張惠雯表示,每堂課授課10至15分鐘,授課完便提供題目讓學生小組討論,由問題難度決定小組討論時間,最後由組與組之間搶答。她認為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更加投入,更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她同時表示,討論結束後的小測通常只有3至5道題目,評分不會特別嚴格,她希望藉此鼓勵3、4級的學生。
關於師徒搭配,坪林國中資訊組組長兼地理教師葉春國表示,有些師父性格內向,教師會搭配較活潑的學生做其徒弟,組員間關係良好能促使彼此討論更主動。他提到八年級的師父能力不錯,回答問題時經驗豐富,思維清晰,擅長於引導徒弟。
因小組討論及小測,教師授課時間被壓縮,剩原來的三分之一。葉春國表示,利用師徒制教學,教師在課前的備課反而要花更多時間和心思,需認真思考重點,及如何教學生建構思考系統,對於課堂中可能提出的問題也需反覆推敲,在小組討論時提供步驟和線索。他認為,過去一整堂課都是教師在傳授知識,學生不見得能完全吸收,師徒制相對而言更注重重點。張惠雯認為,師徒制教學能引導學生自行尋找答案和主動思考,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
七年級學生鄒松荷表示,自己很喜歡分組,師父坐在他旁邊,問問題很方便,同學間互動也更頻繁。八年級學生鄭欣瑜表示,她在各科目都是第一層級,回答徒弟問題時,除幫助對方複習,也幫助自己複習所學知識。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