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京劇典藏 戲曲文化的傳承

2008/11/25 01:00
5,70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林倩宇/台北報導】「大膽!」,如此宏亮又憤怒的聲音是從哪裡傳來的?原來是舞台正上演著白蛇傳之《水漫金山》的京劇戲碼,法海禪師對著出言不遜的青蛇如此叱喝道,台上演員的表演身段與舞台魅力,在角色扮演的唱和底下表露無疑,而他們的身上的衣著、使用的道具與臉譜藝術等,都是值得保存與傳承下去的重要文物。

隨著時代的更迭,傳統表演藝術似乎逐漸被世人所淡忘,但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卻依舊繼續傳承並發揚中華傳統表演藝術,而京劇文物數位典藏計畫則使戲曲文化的傳承更上一層樓。

京劇的歷史

京劇如何形成?西元一七九O年,為了幫乾隆皇帝慶祝八十大壽,各地戲曲藝人紛紛前往北京表演祝壽,京劇也就是在這段期間由各地不同的戲劇藝人互相合作交流後孕育而成。
                                                                                                            武旦
京劇在台灣的發展,則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當時由於地緣及交通方便的因素,上海京班經常赴台演出,成為台灣商業劇場的娛樂主流,而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政府推動皇民化運動,禁止戲曲的演出,至中日戰爭結束後,國共內戰展開,大量的國軍來台,京劇劇團也隨之而來。

京劇文物的典藏

京劇數位典藏計畫主持人黃一峰說,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前身為「復興劇藝實驗學校」,創校於一九五七年,是台灣唯一的一所十二年一貫制戲曲專業學府,而京劇學系是學校成立最早的科系,藝文中心行政助理高美瑜表示,由於京劇的歷史較悠久,文化性較強,所以便從京劇相關文物數位典藏開始做起。

黃一峰說,此計劃目的在於希望能夠建構一個數位博物館,典藏與戲曲相關的文物史料,讓有在做傳統戲曲教育的人使用,發揮教育學習的功用,例如學校藝文課或是做相關戲曲研究的人就 可以利用此資源。

談到典藏文物的歷史,高美瑜說,這些典藏的京劇戲服可能存在了五十年至一百年,但其實典藏重點不在於這些文物的存在時間,「而是它承載的歷史意義」,像是在這些服飾上刺繡圖騰所代表的意義,扮演文官的服飾上,繡上的圖騰是飛禽類,如鶴;而扮演武官的服飾上的圖騰則是野獸,如麒麟或是蟒。高美瑜說,他們典藏的是這些文物的形式、樣貌跟圖騰,然後去做相關知識背景的解說。

黃一峰說,京劇的服飾一件衣服都要一兩萬塊左右,摺疊、保存方法都有專門技巧,衣服因有刺繡所以不能洗,而是噴高梁酒。高美瑜表示,典藏特別的是拍攝的文物都是以立體的方式呈現,像是衣帽、鞋子等都要想辦法把它立起來再拍攝存檔。

未來展望
                                                                                 黃色旗鞋
如何吸引年輕一代對戲曲產生興趣?高美瑜說,近年來他們有持續創作新編戲,也就是演員是用傳統的功法訓練出來的,但是會用比較新的故事,可能是顛覆傳統的,也可能改編外國的世界名著,像是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聖經裡摩西帶領埃及子民跨過紅海《出埃及》的故事等。而透過數位典藏方式,則讓民眾能有機會接觸台上所看不見的京劇世界,更了解戲曲文化的傳承。

在「京劇文物館」網站中,可看見服裝、道具、臉譜等收藏,並有文字加以解說,對於未來的發展目標,黃一峰說,將來會將老照片、劇照、演出的錄影、劇目、曲譜等納入收藏,而京劇文物的數位典藏只是個起步,學校還有民俗技藝、歌仔戲、客家戲、戲曲音樂、劇場藝術等表演藝術領域,都各具特色,未來也希望能夠留下他們的足跡。

圖片來源:記者林倩宇攝影(圖一);京劇文物館提供(圖二、三、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