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水資源日 大家一起來
缺水,對於居住在台灣的我們或許很難想像,即使最近台灣缺水的新聞不斷的在電視上強力放送,但大家關心的,似乎只有日月潭裡面的青蛙到底出現了幾隻。
大家知道嗎,水看似隨手可得,地球上的水有 97.5% 是鹹水,淡水僅占2.5%,而在這些可用的淡水之中,有高達7成都被冰封在冰帽和極地裡,剩下可供人類使用的地表水及地下水只有3成,隨著地球人口持續增加,使得本來就已經拮据的水資源更加吃緊,在未來,水資源的爭奪更將成為衝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3月22日為世界水資源日,今(2015)年的主題為「水資源與永續發展」,將水資源與健康、工業、能源及糧食等領域做連結,以永續發展的角度做全面性的檢視,同時,希望透過這一天,喚起大家對水資源的重視。
一、越來越渴的地球
水,孕育了萬物的成長,人體中有75%是水,而地球則有7成是被水覆蓋,因此少了水,生命將無法延續,水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隨著全球人口不斷的膨脹,加上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使得全球水資源已經逐漸不堪負荷,以目前來說,全球約有十億人得不到可安全飲用的飲用水,根據聯合國在2015年2月所公布的一份名為「理想世界的水資源」(Water in the World We Want)研究報告更進一步指出,全世界有29億人口將在10年內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威脅。
隨著全球人數的增加,預估在2050年,所需要的用水量將比目前增加50%以上,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預估未來因水資源所發生的衝突事件將有增無減。
目前全球有高達70%的水資源是運用於農業,顯見農業與水資源間的關係密切,因此一旦水資源短缺的情況加劇,將會進一步的影響到糧食生產,引發糧食危機。
另外,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水資源與健康之間的關係也十分密切,除了人體每天都必須要攝取水份以外,水資源的短缺也會影響到城市衛生系統,進而爆發霍亂等疫情,根據Water.org所做的調查指出,每年全球因為缺乏乾淨用水,而導致死亡的人數高達84萬人。
也因為水資源是如此的重要,缺水問題成為了許多次國家衝突的主要原因,根據供水專家Shira Yoffe及Aaron Wolf表示,缺乏乾淨的飲用水,在全球已經帶來了許多劇烈的衝突,例如印度內部的各邦為了爭奪Kaveri河的水資源,紛爭已經延續了幾個世紀。
若是以最近的例子來看,蘇丹境內從21世紀開始,也因為水資源的爭奪數度發生內部衝突;甚至現在正在全球進行大規模恐怖活動的伊斯蘭國(Islamist State)也利用控制伊拉克及敘利亞的水資源,來做為戰爭的手段之一。
為了避免未來全球因為水資源所發生的衝突持續增加,同時推動地球的永續發展,如何善用並節約水資源,是當務之急,這不僅要依靠各國政府在政策上的行動,更要落實在每個地球公民的日常生活中,要節省水資源,除了直接減少日常用水以外,還要減少「水足跡」,才能夠真正的降低水資源的消耗。
二、你不可不知的水足跡
「碳足跡」大家或許都聽過,但「水足跡」(Water footprint)到底是什麼,大家可能就比較陌生。
「水足跡」是從1993年英國倫敦大學約翰•艾倫教授(Professor John Anthony Allan)所提出的「虛擬水」(Virtual water)概念衍伸而來,「虛擬水」的核心概念為計算提供商品或服務所需消耗的水量,其中包含了直接與間接用水,而「水足跡」則是荷蘭Twente大學教授A.Y. Hoekstra與維吉尼亞大學教授P.Q. Hung為了評估人類各種生產和消費方式對水資源的影響在2002年所提出。
因為傳統在談到水資源的保護時,一般都只會著重在產品生產或活動的直接用水部分,而忽略掉了間接用水,「水足跡」所要計算的,則是生產產品的整個生產供應鏈中的用水量總和,當然也包括了直接跟間接用水,因此「水足跡」所代表的是一個多面向的指標,可以估算出產品生產時消耗的水量、水源類型以及污染量和污染類型。
「水足跡」是由三個部份組成,分別是綠色水足跡(Green water footprint)、藍色水足跡(Blue water footprint)、及灰色水足跡(Gray water footprint)。綠色水足跡代表商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蒸散量,藍色水足跡代表消耗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灰色水足跡則指稀釋生產中製造污染至標準水質所需要的用水量。三者加總即為水足跡。
「水足跡」的計算,破除了傳統上節水的盲點,因為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雖然有心保護水資源,卻往往僅限於日常生活中用水的節約,而忽略了其實生活中各種產品生產過程中都會用到水的這個事實。
例如,製作一件棉T恤大概需消耗2,700公升水,因為製作棉T恤需要棉花,而棉花在種植的過程中便需要用到水,而在製造的過程當中,也需要水來清洗、整理製造完成後的T恤,甚至在製造完成後,將產品運送到消費者手上的過程中,也會用到水。
因此透過「水足跡」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知道,水到底流失到哪裡去,同時也可以讓我們透過這個角度去思考,如何透過生活習慣的改變,更有效率的達成節約水資源的目標。
三、2015世界水資源日:水資源與永續發展
為了喚起大眾對於水資源的重視,聯合國在1993年將3月22日訂為世界水資源日(World Water Day),推動對水資源的統籌規劃和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並透過這樣的一個世界日來增進大眾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認識。
而每年,聯合國會針對當前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為世界水資源日訂定主題,例如2012年的主題為水與食物安全、2013年的主題為水資源合作年,2014年則為水資源與能源。
在今年,聯合國將主題訂為水資源與永續發展,之所以會訂定這樣一個主題,除了與聯合國後2015永續發展目標做呼應以外,同時也是趁著這樣一個時間點,將聯合國世界水資源日過去的主題透過永續發展的角度做彙整。
聯合國在世界水資源日的網頁中就提到,水資源與永續發展所要討論的,就是我們在創造理想的未來世界中,各領域與水資源間的連結,而且水資源更是達到永續發展的核心。
而在聯合國「理想世界的水資源」報告中也提到,有效管理及提供飲用水及衛生系統,是達到永續及發展的關鍵。
因此,在今年的水資源日中,聯合國用了七個大標題,來對水資源進行討論,包括水資源就是健康(Water is health)、水資源就是大自然(Water is nature)、水資源就是城市化(Water is urbanization)、水資源就是工業(Water is industry)、水資源就是能源(Water is energy)、水資源就是糧食(Water is food)、水資源就是平等權(Water is equality)。
透過主題性的討論,讓大家能夠更了解水資源與永續發展間的關係,並為後2015的永續發展鋪路。
四、國合會也在做
在今年國際水資源日中,點出了水資源與健康、農業、能源等議題間的關聯性,而在國合會過去及現在所執行的多項計畫當中,也有許多是與水資源相關,透過技術合作或是投資融資的方式,來協助我國友邦與友好國家解決供水相關問題。
例如在海地,本會就曾執行「海地新希望村供水計畫」,該計畫已經於2014年4月完成,讓當地居民可以節省取水時間,並且因為灌溉系統的完工,讓當地的農作產量增加,一方面解決居民糧食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居民收入。
除了海地供水計畫以外,本會目前也與美慈組織(Mercy Corps)共同執行「北約旦水井修復計畫」。
受到敘利亞戰爭爆發的影響,大量敘利亞難民進入北約旦地區,讓當地原本脆弱的供水系統及汙水處理系統不敷使用,透過「北約旦水井修復計畫」,本會將修復位於約旦北部之Irbid、Mafraq省境內未充分利用的2座水井,以解決當地居民用水問題,本會也於3月派遣水利專家朱嘉政前往當地進行技術協助。
除了透過技術合作的方式以外,本會同時也透過投資融資的方式,協助我國友邦及友好國家改善水資源相關基礎建設。
例如本會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合作的「綠色能源特別基金」(GESF)子計畫中的「羅馬尼亞沃爾洽縣供水及廢水計畫」,本會透過「歐銀綠色能源特別基金」提供530萬歐元貸款,除了提升羅馬尼亞沃爾洽縣供水及廢水處理率、提升飲用水品質以符合歐盟標準外,同時也會利用主要供水管線搭設小型水力發電渦輪及能源管系統。此外,為解決史瓦濟蘭東南部旱區之農業灌溉及居民用水問題,本會於2003年提供500萬美元,參與「烏蘇杜河下游小農灌溉計畫(LUSIP)」第一階段水壩工程之共同融資,該工程已於2009年完成;LUSIP第二階段將持續興建灌溉設施,以促進當地農業發展與居民健康,本會並於2015年初步承諾2,000萬美元額度融資部分之輸水工程。
完整圖文版請看:國際開發援助現場Vol.55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