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醫藥新聞獎 建立記者可信度

2009/01/20 00:30
2,781次瀏覽 ・ 2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呂岳修/台北報導】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前年首度舉辦獎助醫藥新聞記者進修的獎助,創辦人之一的林靜靜表示,希望這個獎座能讓記者重新認清自己扮演的角色,對自己負責,建立記者的可信度。

和信健康照護促進中心於二○○六年召開醫藥衛生報導品質工作坊,找來醫界與媒體界,促成雙方對談,探討雙方如何合作,為社會提供最正確、切身的醫療資訊。林靜靜認為,那次的會談中,雙方互指出彼此的缺點,例如醫生覺得記者的醫藥專業不足,時常斷章取義,只擷取部份內容又過度渲染,這樣當然常常發生烏龍,更甚者影響民眾健康。這些缺點確實為人所詬病,但是還是有對社會有正面意義的報導,這些報導必須被看見。

因此,林靜靜建議創立醫藥新聞獎,林靜靜指出,現在新聞獎不算少,不過大都是以媒介類型(報紙、電視、廣播)分類,醫藥新聞獎則專注在醫藥線記者,藉由這個新聞獎讓線上記者知道自己的努力會被看到,有更多的機會被肯定。

原為資深醫藥線記者的林靜靜說,當年(一九九○年代)菸害新聞還沒什麼人要寫,那時候編輯也不太重視,有時候甚至不會用(菸害相關新聞),但是我覺得讀者需要知道這些資訊,我就一直寫,寫多了上稿率就會增加,民眾對菸害也多點認識。相信很多記者都是這樣默默做自己認為對社會有益的報導,而這些報導需要讓民眾知道,也要給予用心記者鼓勵,醫藥新聞獎就提供了這樣的資源。

林靜靜表示,第一屆醫藥新聞獎是我們提供一筆錢,獎助記者留職停薪三個月,讓記者好好去完成一個有份量的調查報導,因為在工作壓力之下所做的新聞,與靜下心來完成自己有興趣的報導不同,這樣的機會讓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記者扮演的角色。

第一屆得主陳清芳表示,這三個月的專職研究使自己得以充電成長,處理新聞事件會以更客觀的態度面對,從制度、問題切入,而不是一昧的灑狗血,採訪過程遇到專業領域的問題也讓她覺得自己有再進修的必要,現在又回到校園學習。第二屆得主王昶閔認為,得獎確實有鼓勵作用,對自己有個交代,而在撰寫報導源起時,讓我有自我省思的機會,思考這篇專題是否有更好的處理面向,不足的部分又是什麼。

從工作坊中,醫界與新聞界的對談,探討兩者間如何合作,到延續工作坊精神的醫藥新聞獎,林靜靜說,和其他路線的記者相較,醫藥記者和科學記者一樣,需要克服很多的專業知識,並轉換為淺顯易懂的內容讓民眾了解,而醫學研究日新月異,如果說醫師需要不斷在職進修,那麼要成為一個稱職的醫藥記者更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wangcha (未驗證) ・ 2009/06/21 15:12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wangcha (未驗證) ・ 2009/06/21 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