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癌基金會 守護孩童健康
【記者林宜萱/台北報導】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成立至今已二十六個年頭。在政府尚未實行健保制度時,台灣的成人有勞保、公保等醫療補助,兒童卻在政府幫助的範圍之外。小朋友若得了癌症,雙親勢必要有一人放下手邊工作照顧小孩,相對的收入也少了一半,龐大醫療費用的支出,卻沒有任何資源幫助,造成家庭極大的經濟負擔。
西元一九八一年,美國兒童癌症護理專家馬丁遜教授來台與幾位台灣醫療人員,共同做了一項「兒童罹患癌症對中國家庭的影響」研究計畫,透過七十五個家中有罹癌小孩的家庭,證實了小孩罹癌對一個家庭有極大的影響,遂有「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的成立。
回憶基金會成立之初,基金會經理李秀玲說:「以前的家庭若是得知家中小孩罹癌,雖然很難過,但是還是會選擇放棄治療」,現在有了健保,經費不足的部分,兒癌基金會會提供協助,除了治療費用外,也有助學基金的設置。
基金會董事長林國信就是台灣第一個小兒血液腫瘤科的醫生,所以其他醫生幾乎都是他的學生,李秀玲說道,因為這樣特殊身分的關係,林國信希望能夠統籌全台罹癌孩童資料,並且定期開研討會,制定出有效的療程,「讓治療孩童癌症的療程全台統一」,家長也不用怕每個醫院療程不同,而帶孩子從中南部大老遠上台北就醫。
初得知家中孩童得到癌症時,每個家長多少會難以接受,所以定期的電訪也是協會服務之一,李秀玲表示:「必要的時候,我們也會轉介孩子已經痊癒,或健康穩定的兒癌家庭給他們,因為同樣的背景,可以使家長們更有同理心,交換照顧孩子的心得也更顯得有說服力。」
李秀玲提到,現在的兒童癌症治療單位已經有顯著的進步,不像電視劇的橋段,當醫生宣佈孩子罹癌後,其他都讓家長自己去處理,而是會提供可尋求的管道,並且坐下來和家長談目前的狀況,及以後有可能的治療方針。
不僅是醫師專業提升,小兒病房的設備也改善許多,如走廊上由小朋友自己畫作取代原本陰沉的氣氛,醫療人員也穿上彩色的衣服帽子,一改先前令小朋友感到有距離的形象,李秀玲說道,基金會也會提供病房遊戲區設備補助,讓小朋友在醫院也感受到溫暖。
目前兒童罹患癌症的原因尚不明,但是卻可以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達到最好的治癒效果,李秀玲提出九大警徵,孩童若出現臉色蒼白、紫斑或出血傾向、不明原因之發燒、不明原因之疼痛、不明之腫塊、 淋巴腺腫大、肝脾腫大、神經方面之症狀、眼睛有異常反射光(俗稱貓眼),都要迅速就醫。
「募多少錢,就花多少錢在病童身上。」李秀玲口中流露對病童的關愛,目前協會正積極推廣九大警徵,並且希望能持續為癌童盡份心力。
延伸閱讀: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
圖說:畫作翻拍自兒癌基金會「癌症兒童畫中話」。記者林宜萱攝。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