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冷暖
公民記者 張讚國 高從霖 香港報導
不管是商場内或街頭上,聖誕節的氣氛在香港都相當濃厚,鬧區地段除了擺設聖誕樹或相關的裝飾物,許多購物中心更推出表演活動或減價的促銷手段,目的不外在吸引人潮。也難怪這些地方總是人進人出,特別是周末,不少人忙著採購應景的物品或禮物。
香港是高度商業化的國際大都市,逢年過節時,生活脈動就表現在拿著大包小包的人群中,顯得節奏快速,消費主義的氣息比平常更加彌漫。這是資本主義社會必然出現的現象,而市場競爭和財富集中所造成的貧富不均,也相對突出,尤其是街頭上的一些角落。
從聖誕節到農曆新年,過節的期間不算短,香江的冷暖就越明顯:商場内有聖誕詩歌的演唱,街道上有悲歌的彈奏;精品店有貴婦出入,街道上有老婦擺地攤,以販賣舊物爲生;餐館内有人一擲千金,街道上有人撿拾煙蒂;市區豪宅林立,街道上有人以大地為床。
除非清晨或深夜,街友的身影並不容易在街道上看得到。他們晚上棲身的地方,通常是隱蔽的牆壁角落、天橋樓梯底下的死角,或是行人很少的巷弄。天亮後,有些人會在路旁席地而坐,然後四處遊蕩,晚上人少時,再回到場地等候睡覺,街友也有尊嚴。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中國唐朝詩人杜甫對貧富懸殊的深刻描述,用在目前的香港也一樣貼切。富有與貧窮的差距很難説沒有因果關係,誰該負責,卻不只是個人問題,香江冷暖凸顯的是社會正義的缺失。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