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藍瓷想像計畫 四族九器傳承
【記者徐冠縈、馮薇之/ 台北市報導】八八風災發生至今已有六年的時間,當地受災戶孩童被迫遷至平地學校就學。為了不讓這些離鄉背景的孩子遺忘原生部落的文化與驕傲,一項最初由「法藍瓷想像計畫」所資助的「四族九器」傳承計畫萌芽。用四個族群、九項樂器延伸發酵,維護彼此文化差異的美。
四族九器於第三屆法藍瓷想像計畫開跑記者會表演。(圖片來源:「4族9器傳承計畫」臉書專頁)
災後文化重建 四族九器夢想起飛
八八風災過後,在屏東有排灣、魯凱、阿美族三個部落,其中被迫遷至平地就學的孩童,因為原本教育程度及文化的落差,無形間承受不平等的學習環境及身心壓力,甚至有放棄原生文化以配合平地學校升學及現實競爭力的趨勢。為了幫助這些孩童災後的心理重建及部落特有文化保存,行銷整合專家張肖龍於二O一四年向「法藍瓷想像計畫」提案成功,獲得資助,開啓整個計畫的實踐之路。
「四族九器」中的九器指的是樂器。命名的由來是在於傳統手工樂器在製作過程中,蘊藏著古老的智慧,而九器並不代表只有九件樂器,因為九是傳統文化中最大的數字,所以以九做代表,希望孩子們在未來學會無限多的樂器。而四族,代表排灣、魯凱及阿美三個原住民部落加上漢族四族,同樣和九一樣的概念,整個傳承計畫的發想並不只是期望只有四族的人學會這些樂器和傳承的精髓。
法藍瓷公關部江耿豪先生(左)和林修怡小姐(右)。
公益資助 想像計畫
法藍瓷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陳立恆多年來致力於社會參與,公司的公關江耿豪表示過去這個概念員工們比較像是被動的參與者,而老闆在幾年前想要把這樣的概念轉換為「公益的發起者」,創造了「法藍瓷想像計畫 Project Imagination」這個資助平台。希望號召有文化藝術與設計美學專長的年輕人,分享自身所學,投入社會公益,提出一份可以具體改善或影響孩子們的公益提案,成為孩子們的「想像孵化者」。四族九器就是去年提案中獲得最高資助,新台幣五十萬元的組別。
計畫執行的過程中會遇到內容不符合文化、藝術或美學設計,即使發想很好的提案,而必須婉拒。像是曾經有組別提出小工具類的創意發明,雖然被認為想法新穎但因為性質不符合法藍瓷預設的藝術類別,而被婉拒。同為法藍瓷的公關林修怡表示,雖然有時候執行上會遇到類似上述的情形,但常常看到案例中的孩子因得到幫助、關愛的表情,讓她覺得很感動而溫暖。
孩童們彩繪傳統手工樂器。(圖片來源:「4族9器傳承計畫」臉書專頁)
夢想執行 發展永續
四族九器由想像孵化者統籌執行及創意指導,並請屏東原住民文化產業協會徵選遷村三部落及平地生共二十位的在地孩童,配合台灣原住民族產業發展協會及屏東大武山原住民文化服務勞動合作社,推薦選擇樂器製作師傅和相關教學老師,另外加入各專業工作室的技術支援共同完成目標。
在傳統樂器的製作上儘量不去改變它們原有的外觀,但還是保留孩子們發揮創意的空間,這也落實了想像計畫和四族九器提案的初衷,「創意無限」和「文化永續」。經過一連串紮實的樂器製作教學、組團與鼓譜鼓點訓練、分組與謀合訓練、歌謠組合訓練、舞台成果驗收,到現階段仍持續的成果發表階段,四族九器傳承計畫可以說由去年法蘭瓷的公益資助開始成功扎根,到現在靠自己團隊的成果繼續將這個永續、分享、共生的理想和精神發酵。
計畫的提案者張肖龍表示,在整個計畫的執行過程中,有許多溫暖的小故事令他覺得欣慰。他記得有次一位內向害羞且較缺乏自信的小朋友加入團隊,從一開始怕生不敢接觸同儕,到後來融入了樂器和周圍的夥伴們。還有一次有個較好動的孩子加入,原本是令家長擔心靜不下心來學習的小孩,後來漸漸將其活潑好動的態度轉化為樂器上的創意發想,老師和家長都為此感到欣慰。他們每年招一次新生,每周用課餘的一個半小時練習一次,同時也盡量爭取舞台,讓孩子們每年都有機會上台表演或呈現展覽,讓整個計畫持續發光發熱。
四族文化的融合與原創藝術的學習,激發孩童的潛在天份與發表本能,創造無限的想像空間;傳統手工樂器製作的傳承建立,和現代演藝文化的交流,在時代中留下歷史痕跡,讓弱勢族群以活化母體藝術的方式找回驕傲,並接納多元族群文化的洗禮,體驗傳承與回饋。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