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顧服務法能否社區化 高金素梅立委說是新挑戰
【PeoPo公民新聞 記者/程德昌 屏東/來義】在立法院延宕四年的「長期照顧服務法」,已經在2015年五月中旬三讀通過,預計於二○一七年五月上路,台灣的社會福利添新頁。
目前台灣每天新增六十個失能失智患者,六年後,每天新增的失能失智者,更將爬升到八十五人,沉重的照護壓力,已逐漸侵蝕社會的安全網。「以前照顧是家庭的問題,現在是國家、社會的力量要進來,是很重要的里程碑,」 不過,正當各界期待新法通過,出現改變的契機時,這個簡稱為「長服法」的法案,一出爐卻遭受陣陣砲火的攻擊,原因出在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雷聲大雨點小。
法案主要偏重長照機構的整併、管理等,真正讓民眾有感的服務內容還付之闕如。 就連通過的長服法,附帶決議第九項也特別載明,這個法案「僅限長照服務的架構、服務模式和樣態定義、人員與機構的管理,和長照服務費用的增加,民眾負擔的減輕完全無關。」 立委高金素梅針對此案也有話說.
過去雇主之所以願意負擔較多比例的員工健保費,是因為照顧員工健康,員工可回饋產值。但長照不一樣,幾乎是員工離開職場多年後,才有小部份的人需要,要雇主負擔較多,有失公允。而且各企業因為雇用員工數、薪資結構差異等,承擔不同的長保費用,也會引發爭論。
長服法通過後,最惶惶不安的是照顧床位在四十九床以下的私立小型長期照顧、安養機構。依據長服法,提供機構住宿式服務的長照機構,應以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的形式設立。目前全台一千多家老人長期照顧、安養機構,近九成是非法人型態的私立機構,尤以四十九床以下的小型業者居多。縱使長照制度邁入新紀元,台灣政府與社會其實更要思索,我們要怎樣的老化?
台灣人平均壽命雖然逐年提高,但一生從生病到死亡,平均臥病達七年之久.當我們一方面開始要擴大長照的服務能量時,也該同步著手降低老人的失能率,才能讓更多人活得健康有尊嚴。長照服務法的通過,是台灣社會福利就此邁入新紀元嗎? 台灣每天新增六十個失能失智患者,以後只會更多。 長照的經費、人力、資源分配,也同時挑戰了全民老化之後的健康與尊嚴。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