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淨土 關渡紅樹林陸域化
紅樹林是指侷限在熱帶海岸最高潮線以下,及平均高潮線以上之灌木或喬木,只出現在河口潮間帶之木本植物,具有適應環境之氣生根及胎生現象。台灣目前有4處較集中之紅樹林地,分別於淡水河沿岸、中港溪出海口、塭仔寮河口及台南安南區的四草潟湖。
紅樹林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擁有相當多的物種。以關渡地區的紅樹林為例:兩棲類、爬蟲類、魚類等合計830種,鳥類229種,植物類200種及哺乳類10種。代表物種有水筆仔、白鷺鷥及招潮蟹、彈塗魚等生物。
紅樹林具有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淨化海水和空氣的功能,是人類一直積極想要保存的自然景觀。但是關渡地區的紅樹林近年來受到陸域化的影響。而改變了原本潮間帶動植物的棲息環境,陸域化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從最初的水下淤積岸,經過自然累積後,形成泥灘地,抗鹽植物在此生長成林,變為紅樹林,最後因植物生長過多,而轉變為陸域森林。專家學者對於此問題也討論已久,若要改變現狀必須進行疏通砍伐。而紅樹林屬於國家法定自然地景,依據政府文化資產保存法第85條之規定,凡進行重大營建工程,不得妨礙自然地景之保存及維護。目前政府預計召開會議,討論是否開放疏伐解禁,以利保存珍貴的生態資源。
(記者劉宸瑋/關渡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