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小人物 堅持自己最平凡的大事

2016/06/10 20:00
2,739次瀏覽 ・ 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陳巧翎、林育璞/台中市報導】「媒體工作應該是要給人們更多資源,幫助人們做出決定」,小人物雜誌創辦人孫大翔說:「但現在的媒體卻沒人願意挖掘小事,只報導許多與自己生活不相干的新聞。」抱持對現代媒體風氣的不滿,孫大翔決定創辦小人物雜誌,透過這個雜誌平台,介紹那些圍繞在我們生活的無名英雄,同時為人們提供選擇的方向。

照片

小人物雜誌創辦人孫大翔。   攝影/陳巧翎

專門談論創業 幫助年輕人找到出路

小人物透過每一期針對一種產業進行介紹,進行產業分析,同時也會邀請產業裡的小人物述說他們的經驗,將這些經驗歸納,讓人們知道何種管道可以是邁向成功的方法。也會對就業環境、未來發展來探討,製作不同產業的深入報導,提供年輕人清楚就業的指示或是激發創業的動機;讓創業發生在「身邊」而不再只是空談。而小人物雜誌記者韋秉仁表示,小人物的採訪跟以前採訪過的很不同,因為採訪與自己較相關的案例,所寫出來的報導更容易親近,少了許多距離感。

例如最新一期的小人物雜誌,探討時尚流行產業,邀請來時尚品牌athena chuang的創辦人莊承華來述說他的經歷和實現理想的過程。莊承華在雜誌訪問裡提到,他認為服裝設計就像拍電影、寫小說,透過衣服把故事說出去。畢業於台灣大學社會系的他,之後前往米蘭的馬蘭戈尼時裝藝術學院以滿分的成績考取服裝設計碩士,而他也是第一個在Fendi女裝設計部門的華人設計師。

回到台灣後雖然成立了個人品牌,卻面臨如何在創作間及市場上得到平衡。他在雜誌裡表示,創立品牌並不是為了賺大錢或是獲取名聲,而是「喜歡設計衣服,像盡情地說故事」。但市場與理想永遠都有著差距,他也坦承,自創品牌後一直學習如何妥協。需要向投資者負責,因此考量市場銷售同時也要堅持自己的風格不被市場定型失去獨特性。他指出很多優秀的設計師在面對銷售數字後,不斷向市場靠攏卻喪失本身的獨特風格和鑑別度。莊承華說:「我覺得這件事情其實蠻可惜的」。

照片

小人物雜誌最新一期,邀請設計師莊承華來分享,同時也分析台灣現今時尚產業的狀況。   小人物雜誌提供

不單靠抗爭 透過商業力量來改變

談到成立小人物雜誌的契機,孫大翔從軍校畢業後,舉辦過大型活動也做過房仲業,體會到生活的殘酷面,才明白人們太多時候都是為了掌聲而做事。

而對社會的種種不滿意,加上二〇一二年的反旺中事件,他認為現今的媒體並沒有做到提供完整資訊這點,而是只呈現片面的言詞來影響人們做決定的依據,讓他在二〇一二年,成立了小人物雜誌,希望透過媒體,帶來改變社會的力量。

同時他也認為,不能單靠抗爭獲取權利,因為這是最無效率也最難改變的方法。必須擁有權力取得資源,才能發揮本身的影響力帶來改變社會的力量。而他認為這一切都需要商業力量在背後扶植。

沒有所謂大人物 只有沒被看見的小人物

孫大翔分享了一個採訪過最印象深刻的例子,是關於森林小學體制外教育。他當時拜訪台灣苗栗雅歌實驗小學,發現校長孫德珍以適性發展的方式來培育學生,有鑑於台灣教育環境的惡化及學生無法獲取學習的樂趣,她測出學生的興趣加以調整學習時間,讓孩子們可以都快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從學習裡得到樂趣。而不再只是注重成績的評鑑,更在乎的是人與人,人與環境間該如何相處、如何共存。

後來雅歌實驗小學被迫遷校,因為被政府評定為違法招生,也因為大量的經費支出而面臨倒閉。同時孫德珍被鑑驗出得了癌症,但她第一個反應卻是開心的笑了,興奮地向大家表示,學校有救了。原來,得到癌症的孫德珍可以領到一筆鉅額保險金理賠,她把這筆經費繼續支撐雅歌實驗小學度過一年,雖然最後小學還是不得已的關閉了。

孫大翔表示,採訪當下有問了孫校長緣由,孫德珍說,如果她這輩子傾家蕩產,卻沒有看到台灣教育做出一點點改變,就算再活個十年二十年,還是會對自己報有遺憾的。孫大翔說,印象真的很深刻,人生應該要為了一個目標或是夢想不斷耕耘,這次經驗,也是支撐他繼續堅持小人物雜誌的原因。

「社會對大人物抱有憧憬,但世界從來沒有大人物的存在。」孫大翔說,大人物只是一個社會冠上的名義,希望能讓大家看到更多關於小人物真正的動人故事,而不再只是流於表面的頭銜或職稱。

雜誌 最接近知識的媒體

為甚麼不選擇其他媒體形式來創造影響力呢?孫大翔表示,相較於報紙、電視、網路等等媒體,這些資訊傳達都是破碎且不完整的,裡面所刊載的人事物,都是特別的個案,與我們並無切身關聯,就會變成只供欣賞並無用處的資訊。反觀雜誌,可以有足夠的篇幅來刊登一篇完整的報導,讓我們在吸取資訊時,可以從頭到尾詳細的了解資訊,不會有內容不完整的情況,也可以收集更多案例,不是單靠一個案例以偏概全,而是找出所有可能的路徑提供選擇。

「一部分也是因為我除了拍照、寫作,其他甚麼都不會。」孫大翔笑著說。但另一方面,他認為雜誌是最接近知識的媒體,換句話說,資訊傳達的完整性是最高的。

不斷碰撞想法 雜誌轉型尋求不同出路

小人物雜誌早期發行時,除了商業導向外並無確切的內容主軸,主要以社會議題當作每期發想目標,到現在變成每一期介紹一個產業為主。主編黃硯琳說,改變主軸後,每月都需要閱讀大量資訊,才能從陌生到了解每個產業在做的事情。靈感的來源,就是不管主流或非主流的文章都要閱讀,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才能做出全面性的報導呈現出來。

黃硯琳表示,因為小人物雜誌是以商業為導向,編排時必須以客觀角度來審視,才能發現主題還有什麼不足或不夠吸引人的地方,或是有內容需要補充,才能讓雜誌發行時的完整度更高,藉此吸引消費者來購買。

照片

小人物雜誌第十三期,介紹關於音樂產業的發展。   攝影/陳巧翎

所有的決定 都是因為人們內心的恐懼

孫大翔認為人生所有做出的決定都是因為恐懼。「很多學生因為害怕被當而走進教室考試,因為害怕被嘲笑而選擇升學,因為輿論壓力所以可能選擇一個大家覺得對的路。」所有的決定都建構在恐懼這點。

媒體的責任應該是人們不再感到恐懼,偏偏在創立小人物雜誌前沒有媒體如此,「當時的媒體風氣,讓我無法做自己」,因此將此內心衝擊反映在小人物雜誌裡,進而想要創造改變社會的力量。讓大家在擁有充足資訊下能對憧憬的事情有明確的瞭解,而不再恐懼每個作出的決定,朝著理想的路前進著。

延伸閱讀

《攝影之聲》 另類視角看世界

CNEX 打造紀錄片的傳播平台

失學兒童救助網 幫助柬埔寨普及教育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