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博物館 跨時代歷史回溫
【記者吳品儀/新竹報導】「已經七十六年了,這裡被飛機轟炸過,也被侵略殖民過,算算年頭,已經七十六年了…」新竹影像博物館館長塗淑敏緩緩說著。一九九四年起文建會為落實基層藝文發展,倡導「人親、土親、文化親」,根據地方特殊的歷史文物風土民情,才使現今影像博物館得以藝文資源特色而保存下來。
在過去的日子裡,影像博物館換過很多次的身分,從建造的一九三三年開始,頂著全台灣第一座有冷氣設備的歐化戲院吸引觀眾。塗館長說,「那時候我們稱它為『有樂館』,顧名思義,它帶給我們日治殖民下,可以盡情觀賞影片、享受快樂的地方」,只是好景不常,在一九四四年,二次大戰無情轟炸下,有樂館幾乎損毀了三分之一,沒有人再對它賦予期望。
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為了拓展新竹而決定接續經營,把這裡改為「國民戲院」。此時,戲院除了播放電影外,還曾舉辦過音樂會及入伍徵召各種活動。「當時每週佳片上映必車水馬龍」,售票員摸著背後記錄戲院人滿為患的畫作說,但是在一九八○年代新竹縣市分家下,營運面臨了縣市財產的糾葛;同時期錄影帶出租業正興起,娛樂媒體一直不斷的推陳出新,國民戲院逐漸經不起市場考驗,終在民國八十年代停館。
「停館的時候好傷心,因為以前大家都在戲院這談戀愛,那時候我也才二十多歲,聽到訊息時就像失去了重心一樣」售票員說。
而後經由文建會「全國文藝季」,成功招喚起市民記憶與情感,兩○○○年時終於在「歷史建築在利用」整建計畫下,以傳承國民戲院之歷史文化經驗,讓市民有共有、共享的影像空間為主旨,打造現今的「影像博物館」。塗館長強調,影像博物館現在分為前後二棟,前棟為多功能表演劇場,除了播放電影外,還可將劇場設置的伸縮電動椅收起,提供小型地方實驗劇團表演及彩排;後棟為靜態影像展示館,安排各項靜態影展示,以及影像相關資訊的查詢服務,兼具電影文物典藏、展示、研究及教育等功能。
而今,不管影像博物館過去的歷史到未來可能面臨的變化,它都在為當地的居民留下跨時代的意義,也成為承載市民生活記憶的鮮明地標。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六十五號 地圖連結
館內風情:
延伸閱讀:
玩完台灣
影像博物館
新竹市城市導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