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無盡的海岸線,無盡的保力龍

2009/04/22 17:11
4,337次瀏覽 ・ 3次分享 ・ 2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瑞光於地球日前 2009/4/20

 2009419台南社大的海灘廢棄物監測的志工,來到台南市四鯤鯓海邊四號水門處沙灘淨灘及記錄,站在堤岸上遠遠的看到沙灘上一堆堆的蚵架,心想臺南市淺海牡蠣養殖管理自治條例去年開始實施,大家都將蚵棚拖上岸,一次蚵架的保力龍污染應該會少很多,志工們滿心歡喜的戴上手套,提著廠商提供的大塑膠袋,一步步走向沙灘,來到水岸邊,本來的歡喜剎那間全化為灰燼,放眼望去除了一堆堆蚵架的竹子,還有成千上萬的保力龍塊及碎削,隨著海水拍打,形成一條望不到盡頭的白色水線。



近海牡蠣養殖是台南市很大的產業,在Google的衛星圖上,可以看到台南市的海岸外密密麻麻的蚵棚,約略在中秋節過後,漁民就會開始將蚵棚拖到海上去置放,四月份是養殖收成的季節,過去部分漁民會回收繼續使用,大部分則放水流自然消失,壞掉蚵棚的竹子卡在岸邊消波塊上,甚至撞上小船造成漁船毀損,而上面的保力龍塊則破碎四散,有的隨海水往外海去,有的則卡在岸上任何一個海水到的了的地方,造成海洋非常嚴重的污染。

蚵架的竹子在海上時有非常多的生物附著,其實是可以堆疊利用固定於淺海,做為人工魚礁讓很多的生物棲息或繁殖,七股地區甚至利用竹棚去做護沙護岸的工程,屬於天然物的竹子,其實是可以好好利用的。但保力龍就是一個令人非常頭痛的東西,保麗龍是由聚苯乙烯(Polystyrene , PS)發泡製成,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一塊保力龍在風化後,會形成數不盡的小塊或保力龍球,怎麼清也清不乾淨,風一吹在沙灘上跑或在水上漂,極易被生物誤食致死,也會造成景觀上的一大災難。

 

海灘廢棄物的監測活動,希望藉由實際瞭解與紀錄,能夠明確的指出海邊這麼多的垃圾,到底是什麼垃圾?是漁業活動留下?還是遊客丟的?或是順著河流帶下來的?若依使用來源分析,是否可以分析出使用來源或生活習慣,希望從政策面上修正,從源頭截斷或限制使用。台南社大的海灘廢棄物監測活動從200510月開始至今已三年半的時間,每個月一次,固定在台南市二仁溪出海口及四鯤鯓海邊監測記錄,三年半來漁業用保力龍蟬聯榜首,一直是數量最多的垃圾,其它最大量的垃圾則是喝完即丟的飲料容器,包括保力龍杯、飲料玻璃瓶、塑膠杯及塑膠瓶,若依垃圾的材質分則大部分都是塑膠製品。


海洋學研究船Alguita」橫渡太平洋時發現太平洋上兩大區塊的垃圾海,大部分都是塑膠製品;「海浪的消息」網站上紀錄著夏威夷海灘上驚人的垃圾、成千上萬因垃圾而死亡的生物及誤食垃圾死亡的信天翁。國際上對於這些驚人且難以處理的垃圾,提出了警訊,因為這些垃圾正在改變全球的溪流、河川和海洋,深深影響地球上的生活。

滿心期待透過臺 南市淺海牡蠣養殖管理自治條例,能夠妥善管理散佈海上的蚵棚,同時透過有效管理及回收再利用的機制,能夠創造出典範,減少保力龍污染,同時又可維持蚵農固 定的產值,但是今年在沙灘上看到的景象卻是令人非常的失望,失望的不是這個制度而是處理這些蚵棚的過程,工人(怪手)將蚵棚拉成堆並破壞掉,保力龍未處理 也沒有拿離環境,保力龍塊本來都是整塊的,這時候收起來處理掉是最簡單最省事的,這裡卻是將其破壞粉碎,本來在自然界中還會維持久一點的時間,在這裡卻人 為直接粉碎,並任由散佈在沙灘上,隨海水散佈整個海岸線。堆成堆的蚵棚有的已露天放火燒,並不是送去焚化爐,但裡面竹子含碳,有塑膠及鹽分含氯,這露天燃 燒的過程就會產生戴奧辛,公部門處理這些蚵棚的過程實在有待改進。

保力龍一直是環境中極大的殺手,回收機制上做到得極有限,只有少數包裝用的保力龍,漁業用的保力龍塊或是保力龍飲料杯,大部分則進入環境中,並粉碎成無數的 小塊或保力龍球,既然回收機制無法解決環境的問題,政府就應該禁止這種材料的使用,過去因無知或貪便宜而造成的環境傷害,應該從現在開始要改進,從源頭改 進是國際上普遍的做法,身而為人大家都做的到,要做不做而已。

海洋學研究船Alguita

http://ship2shore.blogspot.com/2008/02/visualizing-quantity-of-plastic.html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小方 (未驗證) ・ 2009/04/22 22:24
雨樵 (未驗證) ・ 2009/04/23 09:21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小方 (未驗證) ・ 2009/04/22 22:24
雨樵 (未驗證) ・ 2009/04/23 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