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殞落---政策對母語造成的影響
文化的殞落--政策對母語造成的影響
小草工作室母語組-陳心婷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馬提索夫曾說:「我認為,保存罕見語言的價值大多是人文的。語言是社群文化最重要的元素。語言死亡了之後,那個文化的特有知識就喪失了,觀察世界的一扇獨特窗戶就關上了。」
語言的背後代表的是文化,當一個語言消失,該族群即形同滅亡,其獨有的知識也將失傳。目前世界上的語言大約有六千多種,語言學家克勞斯曾預言,在下個世紀,將會有一半的語言消失,兩百年後,世界上九成的語言也將消失。而台灣的母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也有非常嚴重的流失狀況,以情形最為嚴重的原住民來看,台灣原住民目前十四族,約四十九萬人,僅佔總人口二%,而其中還懂族語的原住民更剩下不到三十五%,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中,台灣已經被列入母語滅絕的危機地區,估計將於30~50年之內消失。
語言消失的原因有很多,而台灣母語流失主要是因為政府政策所造成的影響,母語代表了族群認同,台灣在長期外來政權的統治下造成國家認同混亂,搞不清楚自己是「誰」,而日治時期和中華民國兩次的國語運動也使得母語受到打壓,其中又以中華民國的國語政策對母語傷害最大,以下引用知名作家管仁健在其文章中整理出來的重要語言政策時間表,
1956年禁止各級學校使用方言,違者罰一塊錢並掛「狗牌」。
1957年限制《教會公報》使用台語的羅馬拼音。
1959年起,停止申設民營電台,公營和黨營者占95%以上的頻道。
1963年行政院頒佈「廣播及電視無線電台節目輔導原則」,規定「播音語言應以國語為主,方言不得超過百分之五十」。
1964年政府通令機關學校「辦公時間,必須一率使用國語」。
1972年教育部函令電視台「閩南語節目每天每台不得超過一小時」。
1975年沒收羅馬字版的《台語聖經》。
1976年行政院公佈「廣播電視法」,規定「播音語言應以國語為主,方言應逐年減少」。
政府以語言政策,打壓「國語」以外的台灣原有的母語,限制其在學校教育、公家機關、傳播電視等場合中使用之次數,教育也使得在學的學生們認為說母語是一種「沒水準」、「粗鄙」、「低俗的行為」,甚至回家後糾正講台語的長輩們「講國語啦」,進而引響文化認同,也造成了民眾對原有族群的自卑感。
由此看來政府政策對於語言的影響極大,台灣是個多語社會(multilingual society),而政府應該如何制定好的語言政策,讓這個族群多元的國家,能繼續擁有不同的聲音,是我們必須好好努力的課題。
(圖片來源:陳心婷)
參考資料:
『為什麼要說國語?』-臺灣吧 Taiwan Bar 第8集(完結篇)
全球共約7,000種語言中有四分之一正瀕臨消失,台灣的原住民語與閩南語及客家話都在名單中,希望我們能做點努力,保護傳統語言不流失!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