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築巢
燕科全世界有20屬,75~80種。紐西蘭和南、北極地方以外,其餘均有分布。
分布於北方燕子,幾乎為候鳥。南方者大都為留鳥。
頸短,呈流線形;雙翼狹長扁平呈三角形,口腔大;腳短而弱等特徵則和胡燕相似,惟兩者均只在空中飛翔中覓食昆蟲生活相同。羽色為黑、綠、青、褐色等;多數帶金屬光澤。大部份種類胸、腹部和腰部為白色,或淡色。雌雄同色,或大抵同色。
。
飛行快速巧妙且姿態優美。經常成群盤旋於空中,開大口捕食空中昆蟲。除了築巢時在地上銜取泥土以外幾乎不下地上。步行遲鈍,水浴亦飛翔時和水面接觸的程度。通常棲止於小樹枝、電線,或蘆葦等,群棲群飛,尤其秋季則成大群來臨。
燕子的種類非常多,傳統裡,我們在古書書中所認識的燕子,牠有一個「家燕」的專有名詞,牠以雪白的肚子與大剪刀似的尾巴與其他的燕子區分。家燕的稱呼其來有自,在諸多燕子裡面,牠的棲息環境與人的生活最為息息相關,牠們經常把巢築在住家的騎樓屋角;在現代社會,少有鳥類會如此不畏懼人,而刻意去接近人類的。在鄉下地方,除了騎樓屋角之外,廳堂的日光燈上也是牠們樂意築巢的地方,家燕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的吉祥物之一。
燕子的體態輕盈細小,郤擁有一雙修長的翅膀,部分燕子例如雨燕的翅膀長度更超過尾巴的羽毛,故展翅時呈彎月形,這種獨特的形態是非常智慧的設計,有助牠們在空中滑翔。燕子在飛行時,一般都會拍翼和滑翔交替進行,以減少能量的消耗,以便牠們作長途飛行。各種燕子當中雨燕的速度和耐力最驚人,可以整天來回不休的飛行,最快速度每小時可達240公里 。
亞洲地區的燕子大多在五至八月間繁殖,牠們年產兩窩,每窩產蛋四至五枚
。一般由雌鳥孵育,亦有部分燕子雌雄輪替保護燕蛋,經過十四天左右,雛鳥便會破殼而出。在僅可容納幾隻小雛鳥的窩居之中,父母總站在巢邊守候
,即使要外出覓食,雌雄燕子都會互相輪替,不會獨留子女在家。在父母的悉心照顧之下,小燕子經過三星期的飛行訓練,便可離巢高飛,開展自己的獨立生活。在這個生命循環之中,充分體現父母對子女的無條件愛護,就是如此原始和純真。
高速飛行捕手,燕子的嘴巴扁平、短小而嘴基寬,故能把嘴巴張得很大,牠們只要在飛行時張開口,便能把空中的蚊、蠅等小昆蟲都收到嘴裏去。而燕子的特別口腔結構,把小虫混和唾液儲存在咽喉後的糧倉,好讓牠們把食物帶回巢去餵飼雛鳥,其每月捕食昆蟲量之多,更數以萬計。當燕子口渴時,牠們就像蜻蜓點水般在水面滑過,濺起水花,把水點送進嘴裏。
由於燕子的飛行需要消耗了大量的體力,營養豐富的食物是補充體力最佳的來源,因此極大多數的燕子屬於雜食主義者,同時攝取多種食物來提高覓食效率。
赤腰燕(家燕)與洋燕也是捕食飛行昆蟲的高手,不斷擺動的翅膀與開闔自如的尾羽使牠們成為技藝超群的飛行員,來回穿梭於空中搜尋飛行的昆蟲。
燕子一天到晚在天空中飛來飛去是做什麼?
其實牠在天空作長時間的繞飛,是為了吃東西,一天燕子需要吃掉約500隻蚊子及蒼蠅才能不餓肚子,相當驚人,而牠的捕食方式就是用嘴巴當捕蟲網大口的在空中上下左右不停的搜蟲子。
一隻燕子整個夏季平均吃掉50~100萬隻蟲蟲的需求,每年春夏之際,燕子開始為繁殖的事忙碌,親鳥經常成群出現在鄉間田園覓食,哺育在民居屋簷、牆角巢中的幼雛。燕子育雛一般每小時8~14次,1小時內最多達36次,而多數的燕子在繁殖季內,幾乎都能繁殖兩窩,每窩4~5個蛋,有些個體甚至一季可以產3窩,依此估算,燕子在夏季要吃掉的「蟲蟲大餐」數量驚人!
燕子的食物主要以蚊蠅和小蟲為主,但體型大的蜜蜂、蝴蝶、蜻蜓、椿象也不放過,空中捕食計數高人一等,親鳥除了要填飽自己的肚子之外,每天還要餵食嗷嗷待哺的雛燕最多高達180次,一隻燕子整個夏季平均大約可以吃掉近百萬隻蟲蟲,難怪過去農業社會中歡迎燕子的到訪,為農作除害。
燕子另一個受歡迎的原因,是喜歡將愛巢築在民居周邊,傳說會帶來好運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062602444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