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大學生借貸平台 借貸門檻不設限
【記者林容伊、簡琬真、王薏慈/台北市報導】每天依賴電腦做作業,是否曾經電腦壞掉,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特別想要買某樣東西,手頭上卻沒有足夠金錢?還是想要用自己的經濟能力負擔學費、補習費用,減少父母親的負擔?Doughpack是台灣第一間專注於學生的P2P借貸平台,媒合有資金需求的同學與有閒置資金的放款人。Doughpack利用金融科技,協助同學解決資金需求。
一個沒有信用紀錄的大學生,手頭上沒有足夠資金滿足需求時,怎麼辦才能繳房租、購買高單價商品,或甚至圓自己的夢想?Doughpack在二〇一六年九月正式上線,幫助大學生解決手頭吃緊的問題。Dough在英文字中意思是生麵糰,俚語上則可以作為「錢」的意思。Low Dough代表沒有麵糰、沒有金錢,Doughpack就是一袋袋麵粉,也就是一袋一袋金錢,在你需要的時候可以匯集很多放款人的「Dough」滿足你的金錢需求。
Doughpack共同創辦人黃威榮。 攝影/林容伊
體會過借貸困難 給大學生借貸機會
Doughpack共同創辦人鄭偉元在大學剛畢業時想要到香港工作,相較起台灣,香港物價較高,而且租屋前需要負擔近台幣二十萬的兩個月押金與第一個月的房租。當時,鄭偉元拿著公司的聘僱證書到銀行借錢,卻因為社會新鮮人沒有可認證的收入來源與信用紀錄,如同學生身分一般無法借款。鄭偉元跟黃威榮在自己身上以及朋友身上都看到,大學生往往沒有借貸能力去執行想做的事,因此萌生了想要創立專屬於大學生借貸的平台。
在大學時分別讀經濟系跟財金系的黃威榮與鄭偉元,畢業後從事的是投資銀行,對於對個人放款的商業銀行非常陌生,在平台的行銷上,也不知該從何處著手。但他們努力精進自己背景知識、重新學習在創業上所需的學問,甚至也和律師請益,花了一個月才了解借貸的法律與稅務疑慮。
在Doughpack平台上,借款或放款都非常容易操作。 攝影/簡琬真
不是高利貸! 貸款人自行決定利率
Doughpack是台灣目前唯一的P2P(peer to peer,點對點)借貸平台,也是唯一針對大學生的網路金融平台。有借貸需求的大學生向平台提出借貸申請,平台審核貸款人年齡、收入來源、身份資料、借款原因等後,放款人可以選擇有興趣的項目投資,這樣就完成一個媒合。單筆項目約一分鐘內就可以媒合完成,若放款人與貸款人雙方都使用網路銀行,三到四小時內貸款人就可以拿到資金。共同創辦人黃威榮表示,目前Doughpack平台的累積申貸金額是九百萬元上下,實際媒合成功約為五百萬元,目前也沒有倒帳紀錄。
Doughpack除了將受眾定位為大學生,也有一項特點──利率由申請人自行決定。Doughpack貸款項目的年化利率(意指通過產品的固有收益率折現到全年的利率)普遍落在百分之十至二十,申貸方在借貸時,評估自己的每月還款金額,線上平台再轉換成利率並給放款人查看,「申請的學生可以了解自己能不能負擔,不會變成說負擔不起」,黃威榮認為這個方式能降低倒帳的可能性。然而許多人看到年化利率的比例就產生質疑,黃威榮就要特別聲明:學生借款金額不大,儘管年化利率較高,但轉換為每月還款金額詞,每個月還款金額大約多一百元左右,其實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龐大的數字。
網路借貸 學生善用資金達到目標
在傳統華人社會裡,學生借貸不是一件普遍能夠被理解、接受的事情,但其實這個需求只是沒有被大人社會看見。在接到的案例中,有一位同學家裡經濟狀況不好,雖然有打工賺錢,但無法及時繳交學費,因此向Doughpack平台借貸。另外也有家裡經濟狀況不佳而且單親的同學,過年回家發現母親長期沒有繳交健保費,因此也透過Doughpack平台借款,讓母親在生病時能夠去看醫生。
除了一些比較極端的例子,不論是要補習、買電腦、繳租金,或甚至是想要微創業的同學,都曾經透過Doughpack來取得資金。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邱佑傑就曾透過Doughpack解決危機。上大學後就經濟獨立的他,出國時手機泡水壞掉,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他透過Doughpack借了五千元,最後還款總額也僅多出一百六十六元。
Doughpack參加金融科技創新嘉年華,讓更多人認識Doughpack。Doughpack提供
「這個東西很像金融商品,又不像金融商品」,黃威榮觀察到,大學生需要給予足夠信任才敢使用Doughpack平台,在尚未充分了解之前,有些人會把Doughpack跟高利貸畫上等號。Doughpack入選了台灣新創競技場、金融科技新創基地、台北市創業明日之星計畫等計畫,可以讓使用者了解Doughpack是被政府機構核可過的機構,在使用上會更有信任感。
在資料累積愈來愈多之後,黃威榮希望能分析學生資料,作為信用分析的因子,最後做出學生信用分析的模型。未來Doughpack希望能跟銀行合作,將學生在大學時期的信用紀錄作為信用判斷依據,不只讓台灣的信用資料庫更完整,也讓剛畢業的小資族更容易與社會接軌。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