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陶器皿 精陶藝品
緣由:報導「粗陶器皿 精陶藝品 」
時間:106年5月28日(日)
地點:南投 集集
音樂: 創用CC BY 桃園大溪橋頭 黃老師
古典吉他獨奏版 0987-182214
參考資料:
1. 添興窯
2. 南投陶發展
口白:
照片
南投集集的 蛇窯
從早年 製作 粗陶器皿
如 甕、缸、陶磚 及琉璃瓦等等
到近年來 轉型為 精陶藝品
如紀念瓶 藝術瓶等等
更結合了 觀光導覽 休閒餐飲
也開創了 老產業的 新出路
尤其感人的是
在921地震救災後
各界救災人士 留下了手印
燒成 拓印地磚 作為紀念
因為大概 在民國六十年
年代的尾端 到七十年代的初期
那個水缸 瓦片 這些東西
傳統的粗陶 越來越少人使用了
在台灣的窯場 要存活下去
只有 兩條路 一個是 大量生產
另外一個 就是轉型成 能夠符合現代人
生活用的物品 這樣的窯場
那大量生產 還有一個危機
就是 即使你 量產大了
可是沒有人 需要這些 東西的時候
其實 他還是會 慢慢走向沒落
所以各位 如果有去過 鶯歌的話
鶯歌 也是經過這樣子 轉型的陣痛期
所以 現在存活下來的 工作室 跟 窯場
都是製作所謂的 生活藝術品
生活藝術品 就是要 跟生活 有關係
早期的 窯場 可以存活
也是因為 製作是 民生用品
才可以順利的 在持續經營
這個陶磚 就是我們
後來 找到的 新的方向
這個陶磚 跟家裡的磁磚
其實是 可以 作一樣的功能
他就是 可以拿來裝飾
另外剛剛 可能有人
有摸到 一些拓印的痕跡
這個是 來這邊 玩陶的人
原地重建 重建的 過程當中
有非常多的 親朋好友
還有 政府機構的 長官
還有甚至於 來自海外當時的一些救難
或是諮詢的那些團隊 來幫助過我們
我們就 請他們 留下這些 手印
以及我們現在 腳底踩的腳印 留下來紀念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