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鐘錶,教人把握光陰的故事職人
旗山大溝頂第三間的天時鐘錶行店鋪經營已經有將近 70 年。講起這老店的過去,就要從現任老闆鄭國雄的父親鄭龍池先生講起。鄭先生是田寮崗山頭人,大正三年出生,念到高鼎科,後來到旗山打拼,進入了旗尾糖廠工作。看見鐘錶舶來品的銷路不錯,便開始在旗山北老街的信美鐘錶行,向老闆呂阿成當學徒,學習鐘錶、眼鏡的修理工作。當年因為鐘錶是奢侈品,代表著人的身分和地位,且單價高、社會需求不小,讓鄭龍池老闆,逐漸走上軌道。
民國三十幾年,在旗山公有市場開業,成立天時鐘錶。當年生意一直很不錯,也因此存了一筆小錢,由於戰後台灣經濟起飛,民國44年由官方主辦人民出錢的太平商場開始興建,鄭龍池先生也準備了一萬五千元新台幣,在此簽下一間店鋪經營天時鐘錶行配合政府開發,發展地方經濟。
老闆的大兒子鄭國雄,旗山國中畢業從小耳濡目染,就在家裡面學修錶修眼鏡,19歲當兵,因為喜歡自由不拘小節浪漫作風的他,抽到當年鎮守金門的勞軍隊「虎軍康樂隊」,吹著薩克斯風與歌手到處表演巡迴,回想起當年帥氣的樣子,鄭國雄老闆仍記憶猶新。結束風光的日子,民國五十一年,鄭國城回來協助父親從業,就在大溝頂開啟了天時鐘錶另一波高峰,當年店內最多還收了三個徒弟,並與大溝頂新美髮廊的理髮師蔡照女士相識結婚,在此成家。
早期天時鐘錶,從時鐘、發條錶開始做起,那時候一支錶的價位就不斐,從千元到數千元不等,店內全部的錶都要先由店家買斷,再放置在店內進行販售,如果沒有一些資金,是無法進行投資和生意的。民國50年他剛回來的時候,修理一支錶大約是一斗米50元的價錢,就可以知道當時手錶行業營業的價值不斐。早年旗山大溝頂太平商場人潮川流不息,天時鐘錶也經歷過這樣的時代潮流,老闆表示:「沒有晚上11點不打烊。」晚上午夜場12點後散戲聽到穿著木屐走路的聲音「喀。喀。喀」,鄭老闆戲稱,這樣吵你也睡不著,所以就要繼續開店。這樣一說,把當年香蕉產業盛行在旗山,人潮不息的景象,留在這間店的生活日常。
從 24 歲少年回旗山經營到目前 78歲的鄭國雄伯仔,都持續在大溝頂修理、銷售鐘錶,雖然旗山的鐘錶業慢慢被連鎖取代,但這修錶的工夫,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老的東西有老的價值,鄭先生說:錶代表的不只有是一種商品,而是一種紀念、一種習慣,在什麼電器都是壞的就換新的時代,天時鐘錶店生意卻是好到大家希望保留手錶對於自己的生活記憶。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