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地球圖輯隊》follow世界
【記者王薏慈、林容伊、簡琬真/台北市報導】打開電視新聞,雷同的內容一天天上演,民生物價漲了嗎?八卦報導、政客政治操作、民眾不滿政府作為。國際新聞的影子少之又少,於是國際要聞網站《地球圖輯隊》就此誕生,用真實的圖片帶出世界各地發生的故事,用客觀的角度說故事,邀請大家一起關心世界的每個角落。
抓住眼睛 用圖片說故事
看著電視上的新聞,你有沒有曾經想過,難道沒有比民生物品漲價、八卦炒作、政治操作等更重要的事情了嗎?2002年《地球圖輯隊》創辦人胡晉華和謝雅如意識到了這個情況想要做一些改變,那時報導國際事件的傳播媒體少之又少,要如何快速的讓閱聽者感到好奇並且願意接收這類資訊呢?創辦人決定以豐富漂亮的圖片來說故事,準確抓住閱聽者的眼睛,再加上使用簡單淺白的文字帶領大家進入網站。
《地球圖輯隊》團隊共有六個人,分別是老闆、前後端工程師兩位、主編兩位、社群經理,團隊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網路上跟讀者互動,因為大家身兼多職的關係,工作內容不容易被侷限,特別的是都以小隊長的身份作為對外唯一窗口,也就是說,與讀者互動的小隊長每一次可能都是不同人喔。
為了抓住閱聽者的注意力,網站主打經過授權取得的正版圖片,這些圖片是由蕃薯藤數位科技公司向路透通訊社購買使用圖片權利,營造高品質的內容平台。儘管付出的代價是昂貴的,卻能讓讀者藉由寫實的圖片有身歷其境的感受。除了路透社的圖庫,也有來自不同藝術家的作品,主編黃怡萱說,有看到好的作品或圖輯時,會寫信給國外藝術家詢問是否能使用他們的照片,網站的圖片來源多元,不變的原則是所有圖輯都是正版授權的,給讀者視覺上最高品質的享受。
《地球圖輯隊》吉祥物空空(右一)以及相關作品,取名為空空的原因是認為國際新聞就像空氣一般,大家都不看可是很重要。 《地球圖輯隊》提供
匯集各方觀點 深入剖析
大多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來源都是英文,《地球圖輯隊》將文章翻譯為中文之外,也會匯集統整來自各個媒體的觀點,再用淺白的文字帶領讀者了解世界各地大小事,讀者在一篇文章內就可以瀏覽來自各方的觀點。
緊跟著世界腳步的《地球圖輯隊》,著重在事件的背後深度以及多元觀點的整合,尋找事情發生的原因,而不僅僅只是事件造成的結果。例如曼徹斯特體育館爆炸事件,不如一般媒體拚即時報導,《地球圖輯隊》著重在事發原因,為什麼嫌犯選這個地點做恐攻?為什麼選在年輕人聚集的演唱會發動攻擊,研究嫌犯的成長背景、各種角度的資料分析,做出具有深度的報導。
主編黃怡瑄在開會之前就要瀏覽過各地大事,找到軟硬並存的新聞平衡,作為這天的報導資料。攝影/王薏慈
中立傳達事實 善用比喻拉近距離
《地球圖輯隊》網站上的文章,有硬性的政治或戰爭新聞、也有溫馨的小故事,不論硬性或軟性,讀者容易消化,因為文章裡幾乎沒有艱深的字彙與成語,甚至講到比較陌生的地理環境也善用比喻讓讀者更貼近事實。例如有次報導以巴戰爭,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對讀者相對陌生,於是文章將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個國家用台灣的縣市或地形去比對,讓讀者去揣測與想像。每篇文章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來源,所有翻譯自國外原文網站的新聞,都會在文章下方附連結以及參考來源,給讀者能夠深入再了解的管道。
在閱讀的過程中,採用的字眼都謹慎而確切,主編黃怡瑄說,我們盡量保持中立的立場傳達事實,以資訊不誇飾也不誘導的方式讓讀者能夠自己思考,我們將結論交給讀者,藉此培養大家的批判思考能力,以及交流的互動熱度。
「地球幫你問」是《地球圖輯隊》做的原創專題之一,解惑各種問題,圖為特別篇 — — 想知道電競選手都在做什麼嗎?訪問過程。《地球圖輯隊》提供
鼓勵互動風格 營造交流討論的平台
網站淺白直接的用詞、客觀傳達事實的風格,讓許多第一次到訪的人成為了固定讀者。網站上的標題為了達到吸引人的目的,又要避免寫上腥羶色的標題,於是常常會以一個問號的方式呈現,就像丟出一個問題,引起讀者的好奇心,想知道答案是什麼而去尋找,也因為這樣大家樂於給出自己的意見或立場,形成一股討論交流的風氣,而《地球圖輯隊》也自詡是一個有粉絲的媒體,因為這些交流互動,成就與讀者之間的連結,更貼近讀者。
《地球圖輯隊》嘗試成為能夠自給自足的媒體,在去年線上DQSotre開站,推出《地球圖輯隊》設計的各式商品,讀者可以用實質行動支持網站。攝影/林容伊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