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天地掃之鄉 逐漸走入歷史

2018/01/09 15:17
6,075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以下報導源自公民記者 林姿妤、劉又瑋
原始報導連結:天地掃之鄉 逐漸走入歷史

1228公視中晝新聞

稿頭

槺榔掃帚是早期人們使用的天然掃帚,以槺榔葉、稻草、竹子等植物做成。在民國五、六十年代,朴子德興社區家家戶戶都以製作槺榔掃帚為生,直到塑膠製品的出現,才漸漸沒落。為此,居民們研發小掃帚吊飾,來因應社會潮流,並期望將製帚技藝傳承下去。

 

內文

早期農業時代,沒有塑膠製品,大家就用手邊可用的器具,用槺榔樹來做槺榔掃帚。在民國五、六十年代,朴子德興社區家家戶戶都以製作槺榔掃帚為生。

「製帚婦人 涂梅霞」

「就這樣撕開撕成這樣一絲一絲,這有長的和短的,長的就是要做這節,短的就是要做這兩節。」

純手工製作的掃帚,要先從又高又大的槺榔樹上將葉子割下來,曬乾處理後,整支掃帚再以槺榔葉、稻草、竹子製作,不過槺榔葉乾澀又多細刺,不小心就會刺到皮膚,製作的過程繁瑣辛苦。

 

「德興里里長 侯茂昆」

「這迷你吊飾主要就是說,因為大支掃帚已經沒落了,被塑膠製品取代了。想說怎麼把它改良能夠做得比較漂亮,然後大家就是想辦法研發這個小支的吊飾讓大家出去配戴,走暗路可以避邪這樣。」

雖然居民發明小支的掃帚,來阻擋塑膠製品所帶來的衝擊,不過面對無人接手、工藝失傳的困境,居民是不是能夠將槺榔掃帚的文化繼續傳承下去?還是要等待時間的證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