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城文史導覽~北門城樓、鐵道部、清代火車北門站、河溝頭。
台北城文史談述
照片
清末,臺灣的經濟重心已經北移,北部的茶、樟腦取代了南部的蔗糖成為出口大宗,而北部的煤也是工業革命的動力資源。
臺北的地理位置遂成為北部樞紐,因此清廷決定在臺北設府治。
照片
照片
臺北城被選定在艋舺與大稻埕之間而略遠離淡水河。所以府治城內,艋舺與大稻埕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俗稱三市街。
臺北城於光緒十年時完工(西元1884),是臺灣省有史以來最講究建材的城池,也是唯一的長方形城池。
照片
照片
城門樓是封閉的碉堡,牆身和屋頂連成一氣。
城牆是用臺北附近一種火成岩的安山石石條堆砌起來的,色澤呈青灰色。
黏石塊的灰是糯米漿加烏糖汁混合,乾了以後,非常堅固。
城樓正反面各有一圓二方的窗洞,以供防禦和監視之用。
照片
照片
二樓之牆壁有內外兩層,外粉白灰再塗刷土朱,外觀呈朱紅色。
門額題【承恩門】,取遙望北京,承受皇恩之意,落款為光緒壬午年。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